十一种孤独理查德耶茨解读,十一种孤独这本书讲什么的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4-08-31 05:25:20

《革命之路》是理查德·耶茨第一本长篇小说,《十一种孤独》是其第一本短篇小说,出版于1962年。十一个故事,呈现孤独不同的表现。

读罢全书便会了解,“十一”其实是虚指,孤独的故事数不清,你我都不能幸免。

十一种孤独理查德耶茨解读,十一种孤独这本书讲什么的(1)

01、孤独的作者不孤独

如今耶茨火吗?我觉得追捧《革命之路》的影迷,不见得知道本书作者。当年《革命之路》与《第二十二条军规》、《看电影的人》,同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尽管如此,他的书却不畅销。

喜欢耶茨的读者,不乏名作家,比如:冯古内特,比如:雷蒙德·卡佛。他因此被称为“作家的作家”,名副其实。

向来世事难料,作家喜欢的,不一定普通读者也喜欢。耶茨直面现实的冷峻,如一把匕首,疼痛肌肤时虽疼痛却直击要害,要让你流血,带着痛感生活,如此恳切,实属不易。

然而相比伤口坦露,大众似乎倾向于渲染和谐。于是善于描写小人物弱势情绪,且对失败更感兴趣的耶茨,在畅销榜之外倒是情理之中。

耶茨的一生坎坷不断,三岁时父母离异,酗酒的母亲带着姐弟俩拮据度日。学生时代受海明威影响,弃文从武,结果战争中染上肺炎,只得退役。结婚后除了写作和抽烟,他什么也不做,投稿作品皆石沉大海。

直到1952年,26岁的耶茨终于等来作品被发表的机会。可惜好景不长,妻子提出离婚,并获得两个女儿的抚养权。为了生计,耶茨打过各种零工,最凄惨时,他在一间只有一张桌子,一台打字机,满地死蟑螂的小屋写作,靠咖啡和酒充饥。

他大量酗酒,烟不离手,患上严重的肺结核。很长时间,他精神崩溃,多次进出精神病院。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将他折磨,1992年,66岁的耶茨死于肺气肿及并发症。

从时间轴看,耶茨留给自己的分秒较多,而这种分配,对立志成为作家的写作者来说,再正常不过。写作本就与热闹无关,要求写作者独自和文字对话,守着一方静谧空间,一字一字,交换流逝的时间。

写作本身避免不掉孤独,但写作者想着即将完成的内容,这些他心里的语言,用另一种不必开口的方式留下痕迹,这一过程亦别有一番滋味。说一个写作者太孤独,许是外界在不解的情况下,强行施予怜悯。实际上当他写作时,是在淡化孤独。

十一种孤独理查德耶茨解读,十一种孤独这本书讲什么的(2)

02、孤独的构成——以《南瓜灯博士》为例

书名为《十一种孤独》,顾名思义,每个故事都与孤独有关。不出意外,你将从第一个故事读起。

文森特来到一所新学校,除了班主任普赖斯小姐,其他同学并不友好。普赖斯小姐想办法让他尽快融入集体,原本是善意,且事情正向良性发展,结果却出乎意料......

耶茨在描写新环境对文森特的影响时,一方面通过主人公的言行,另一方面通过老师和同学的视角,两者结合,交替出现,来呈现一个男孩初到陌生环境,合情合理的内在情绪和外在表现。

我印象最深的是文森特独自吃午餐的情节,不同于别的学生回家吃午饭,文森特通常会留在教室,吃自己带的饭。耶茨写道:

如果哪个学生碰巧掉队,回来取落在教室的帽子或运动衫,会突然撞见他正在吃午餐——可能他正想藏起煮得过熟的鸡蛋,或用手偷偷擦去嘴角的蛋黄酱。

“藏起来”和“偷偷擦掉”两个动作,画面感十足,隔着纸页便能感到文森特的窘迫。作者虽未提及孤独一词,但孤独已浸透短短几行。初到陌生地,疏离的滋味一言难尽。恰此时,普赖斯小姐及时出现,并提供了一系列或正常,或稍显刻意的机会。

就在读者以为文森特将心怀感激时,耶茨给出了相反的结果。之所以文森特会情绪失常,还是和孤独有关。同学的嘲讽让他重新回到自我阵营,他需要单打独斗来抵抗对方。此时,普赖斯小姐并非拯救苦难的保护神,而是将文森特推入孤独深渊的帮手。

或许普赖斯小姐也没想到,挽救孤独者并不容易,营造孤独的环境很简单。可能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孤独者的内心将会经历山崩地裂。

对于享受独孤的人而言,除非他们自己想走入闹市,否则谁也奈何不了。反之,若某人被迫与孤独为伍,构成孤独的元素将极其复杂,从庞大至微小,伤痛无孔不入,出其不意,颇有打草惊蛇的效果。

这种孤独能消解吗?读完本书便知,孤独是常态,它与外界环境相连,外界在变化,情绪也会随之变化。可能早上不孤独,中午突然孤独感袭来。孤独的背后自然有成因,有时只需解决麻烦,有时放置不理即可。

十一种孤独理查德耶茨解读,十一种孤独这本书讲什么的(3)

03、谁不曾孤独过

耶茨写到各种人的孤独,都是小人物。《万事如意》里婚姻生活还没开始,已能料到婚后置身孤独的夫妻;《乔迪撞大运》里因优秀而被排挤的瑞斯军士;《与鲨鱼搏斗》里宁愿辞掉高薪工作,来到报社实现理想,却郁郁不得志的利昂·索贝尔。

除此之外,还有被炒的白领、为生计不得不为出租车司机写作的作家、没有学生缘的老师、肺结核病人、爵士钢琴手......

每个人都在不顺的处境里煎熬,各有各的孤独。读的时候你可能有共鸣,想起自己曾经的境遇或当下的经历,本想从别人的故事里找到解决之道,最终很是扫兴,每篇读罢都是失望,因为耶茨根本不可能给我们办法。

正如他所说,他喜欢写失败,失败即故事的重点。我们从故事里学到的,便是失败为常态,由失败产生的孤独亦如此。人所必经,没有解药。

我们会发现,每个人物的孤独既与自己有关,也和外界相连。《与陌生人共乐》里的女教师,用自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无形中置学生于比较带来的孤独里。女教师只怕不会意识到行为有差,学生却要因此沉默承受。学生与教师之间,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这类关系在社会里比比皆是,孤独便由此产生。

不仅如此,即便关系平等,也会造成孤独。《万事如意》里的夫妻俩,妻子渴望陪伴,丈夫舍不得抛弃朋友,分歧由此而生。离开朋友,男人会觉得孤独。失去陪伴,女人亦会。两人若都不让步,只会加深孤独。

总之孤独的方式有多种,不如习惯孤独,试着享受它

十一种孤独理查德耶茨解读,十一种孤独这本书讲什么的(4)

《建筑工人》里,透过窗户的光线,相当于一篇文章给读者的启示。如果将个体比作一间房,从窗口透过的光,便是孤独。

合起书,王菲的《红豆》徘徊脑海,有时候,一切都有尽头。但孤独却无尽头,相聚或离别,孤独依旧。或许等到风景都看透,我们这才发觉,孤独的滋味当真一言难尽。它无所谓好坏,而是常态,于无形间与我们相融。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