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
游记是以作者真实的旅游见闻和感受为题材的一种记游性散文。它是从自然作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描绘风光,描写景物,表现出自然的美和生命,使读者随着作品所展示的山水画卷,神游千山万壑,领略奇丽风物,观赏名胜古迹,见识鸟兽虫鱼,瞻仰建筑风貌,宛如身临其境。
一、要抓住景物特点
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的,总是处于变化之中,进入我们眼界的景物也不例外。同是风景胜地,无锡以湖山见长,壮观开阔;苏州以园林著称,幽雅恬静;庐山以瀑布取胜,优美如画。即使我们熟见的景物,在不同时令不同地点,它们的状貌也会有所不同。有位同学观察颇细,他认为东海看日出可称为“浮出”,在城外小丘看日出可称为“闪出”,在泰山顶上看日出则应称为“跃出”。翻阅古今传世游记,其成功无不与写准了景物的特点有关。因而我们观景,要把握景物与众不同的特殊性。唯其如此,笔下的景才会有个性,才会“活”起来。
二、要运用多种手法
1.写景与抒情结合
游记写景,总是寄托着作者自己的喜怒哀乐,山是作者眼中的山,水是作者心中的水,山山水水通过感情的漂染,就带上了作者鲜明的个性包彩。因此,在再现自然物象时,或情随景生,或移情入景,或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都应灌注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见识和爱憎,使自然景物成为有情之物,成为抒情言志的艺术形象。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清幽冷寂的环境,正是当时作者不幸遭遇下郁闷心情的曲折反映。
2.叙事与寓意结合
游记中的叙事不能只停留在事件上,若能在所叙之事中寓含某种真理刂能提高其品位,如苏轼的《石钟山记》在记叙了作者亲自考察石钟山得名经过后,得出一个真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说明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其意义大大超越了游石钟山本身,显出深刻的文旨。
3.现实与历史结
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只是无限绵延的历史长河中的一瞬,眼前的景致常使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若能在游记中把现实与历史结合起来,则能增强作品的历史纵深感,扩大其思想内涵。此外还可有机插入诗词典故、民俗风情、传说歌谣等以增加游记的知识性、情趣性。
三、呈现清晰的游踪
游记具有“记游性”特点,它是以游踪为线索,把游踪、风貌、观感有机结合在一起,因此必须紧扣游踪行文。由于所观地域风貌的特殊性和选材重点的不同,我们常见的有以下两种记游览的方式。第一种:连贯式。这种方式是按时间先后依次写出游览全过程,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第二种:跨越式。这种方式是摄取游览过程中几个重点镜头连缀成篇,游踪具有跳跃性,如沈从文的《春游颐和园》。
四、要讲究辞采优美
游记不能只以景取胜,还应讲究辞采的优美,以使之更引人入胜。般来说,交代游踪要用叙述,再现风貌要用描写,由于二者常常同步,所以决定游记语言多是叙述与描写相融合的“描写性”语言。如习作《登泰山看日出》中的一段文字:
到达对松亭时,天已微明。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虽有浓浓的云雾笼罩着,但山势依旧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的海水在岸边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这时,我才发现自己的四周全是沸沸扬扬的云海。
这段文字运用比喻、排比修辞手法,细腻刻画,用艺术的笔触为我们嫠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语句整中见散,参差搭配,灵动轻怏,读来上囗,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