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中有很多神仙,曾经显赫一时,但慢慢地就隐退了。
尤其是在《西游记》、《封神演义》这两部神怪巨著出现后,中国传统的神仙在民间就来了次大洗牌,一些杜撰的新神取代了旧神。例如今天要讲的太乙救苦天尊,就被《封神演义》中的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给混淆了。
其实,太乙真人是许仲琳根据太乙救苦天尊这个名号杜撰的,太乙原意是“太一”,也就是太初、太始的意思,还真不是一般神仙能用的名号。
事实上,太乙救苦天尊就是道教顶级大佬元始天尊的化身,原本是与玉皇大帝齐名的“六御”之一,统御万灵的东极青华大帝。
道教壁画中的东极青华大帝
所谓“六御”,就是管理上、下、东、西、南、北六方的六位大帝:玉皇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中天北极紫微大帝、东极青华大帝、南极长生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
东极青华大帝,除了叫太乙救苦天尊以外,还有寻声救苦天尊、青玄九阳上帝等称号,他与南极长生大帝同为玉皇大帝的左膀右臂,负责所有登上天界的神仙的考核工作,相当于天庭的人事部长。
最早的时候,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就有了祀奉太一神(东皇太一)的祠庙,后来太一信仰即被道教吸收,东皇变成了东王公,也就是东华帝君;太一变成了太乙救苦天尊。
青华大帝这个称号出现在南宋,是宋徽宗崇尚道教的产物。他把天宁观改为神霄玉清万寿宫,设长生大帝君、青华大帝君像,以此麻醉百姓,掩盖统治的无能。
太乙救苦天尊
但为什么又叫救苦天尊呢?
因为佛教的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太深入人心了,于是道教就把太一拉来,让他承担救苦救难的职责,和观音抢生意。据说人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只要喊“太乙救苦天尊”,天尊就会化身来救。而且化身很多,有时候是道士,有时候是医生,有时候还有可能是警察:)
后来,道教为了加强太乙救苦天尊的竞争力,又参考佛教地藏王菩萨的事迹,让太乙救苦天尊增加了在阴间地府救助亡魂的功能。
但地狱亡魂实在太多,太乙救苦天尊实在忙不过来,于是他便使用化身大法,显化出“十方救苦天尊”来分区划片管理,即:
东方玉宝皇上天尊、南方玄真万福天尊、西方太妙至极天尊、北方玄上玉宸天尊、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上方玉虚明皇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
这么多天尊你记不住也没关系,总之十方救苦天尊后来又变成了十殿冥王:
一殿秦广王、二殿楚江王、三殿宋帝王、四殿五官王、五殿阎罗王、六殿卞城王、七殿泰山王、八殿都市王、九殿平等王、十殿转轮王。
——这些名称每年清明节烧包的时候老一辈的人都会让你温习一遍的。(后面一笑单独开一章详说)
太乙救苦天尊最牛的地方是能消除业力。
业力是佛教带来的宗教词汇,是指人的行为产生的后果,跟因果的意思差不多。各宗教都认为业果是最难消除与阻断的,佛教中就有神通敌不过业力之说。但太乙救苦天尊却可以将业果与地狱业力的象征血湖化为莲池。
而且,被打入血湖地狱的罪魂一般为女性,如果要救陷入血湖的亲人,就只能拜太乙救苦天尊,带着太乙救苦天尊传授的神符祈祷才有效。——道教的这一说法用现在的营销眼光来看,可以说是找准了细分市场,把迷信的人吃得死死的。
总之,太乙救苦天尊,在天上称为太一福神,在世间称为大慈仁者,在地狱称为日耀帝君,在外道镇邪时称为狮子明王,在水府渊泉称为洞渊帝君。他在天界考核群仙、人界寻声救苦、冥界救拔亡魂,是道教在民间的亲善使者,对抗佛教的主力军。
顺带说下,太乙救苦天尊坐骑也不简单,是一头九头狮子,在《西游记》里面称作九灵元圣,是少数能打赢孙悟空的妖怪。这九头狮子一声吼,能够打开九幽地狱的大门。
但明清之际,民间宗教蓬勃发展,救苦救难的神仙越来越多,太乙救苦天尊在宣传上玩不过这些新势力,慢慢的就被民众忽略、遗忘了,《封神演义》一出,太乙真人反而顶替了太乙救苦天尊,一般人只知道此太乙而不知彼太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