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九。
打电话的时候一问:“你们重阳节怎么过?”
别人一说:
“人家是吃了点东西,没干别的。”
人家问,:“那你呢?”
我还以为没什么,自己还剁了一些菜,弄了点外卖,着急去接孩子,下班忘了。
因此通知了别人一声。
不会这样错过。
这事说来话长。
不说吃了什么,先来聊聊重阳节。
重阳节与“登高”事发。古代“登高”中有句话。
“九月九日天心凉,登高望远草荒荒。”
说明“登高”是在这个季节进行的一项活动。
既然有当年杜甫写的这句话?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一种好的习俗。
后人也模仿着他的做法。
其实古人对于日月的变化往往也会同自然现象结合。
这时候会发现十月份秋天的太阳角度很低,九月九,一到黄昏,日落西山之时会出现很像钟声的颜色。
但也许有人会问了:“为什么是九月九?”
后面再说。
北国看不到大海,但作为北方人,我在小时候偶尔看到电视节目上播放东北人秋天打大米那一瞬间,有无数成群的海鸥飞过开阔的水面,那场景震撼人心。
那时我真的觉得秋天也很美好!
随着季节的变化,有不同种类的食物。
当收获季节的时候,这个时候有了充足的食物,再加上天气凉爽,人们会到处外出春游秋游,当然还有一项重要活动,就是夯实防御城墙,秋天一到,一方面是秋收工作繁忙,还有防御外敌掠夺,因此修城墙的时节多在秋天。
这项活动非常有学问,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与封建社会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
正因为有这样的局势,让修城墙成为一种值得重视的事情。
登高为什么有大学问?
我们不要小瞧这项活动,它不仅关乎安全问题,还关乎战略问题,为何这么说。
登高就是为了防御敌人,它可以提高城墙的高度,实现更好的视野,有利于发现敌人的行踪,提高警惕性。
同时它还可以发挥更大的攻击范围,尤其是在古代,那些士兵们可以用长矛、弓箭等武器从高处攻击敌人,有效地提升自己的防御能力。
对同样身处敌方阵营的人来说,高地也不仅是战略性的一地,更是最重要的一块肥沃土地。
高地是取胜法宝?
为何这样说?
这是因为高地具有制高点优势,它能够俯瞰周围环境和敌方动向,更有利于判断战场形势。
同时高地一般也是容易防守难以攻占的位置,这让占领高地的军队在保卫战中具更高的胜算。
正由于登高的重要性,因此从古代到现在,对中国人来说,登高不仅是安全、战略等方面综合影响的体现,更是成就、事业等方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重阳习俗与“九”和“十”的联系。关于“九”和“十”其实也有讲究。
自古以来人们开始讲究阴阳文化。
后来演变为太极文化,阴即是偶数,阳为奇数。
这两者结合形成了一种和谐。
同时阴气又有衰退之意,在五行学说中衰退属于金属性,因此才会有金风送爽,草木枯黄之说。
当时就是农历九月,即十月份,由此中国古代就在农历的九月初九这一天举行大型活动,这种活动就是祭祀之类,其主要目的就是为回归自然,与当时用现代的话说,可以算是一种农业节庆活动。
关于为什么把活动安排在农历九月初九?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农历每个月都有大小之分,其中一些月份有29或30天不等,这里的29指的是29天,30天指的是30天。这是因为一个月中可能会出现29天,也可能30天。
这里如果要详细说开来比较长,而且容易引起歧义。
把农历分成一半,一般情况下,每个月也就分为两个节气,而一年也就分为24个节气,其中七和八分文定制中包含了每季节的两个倍数。
所以,这里决定性的是“8”,它决定着农历九月还有七个节气,其中有八号和九号,这就将九号确定下来。
在中国古代,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这句话反映着古人对于时间管理的重视,也鼓励后人利用好时间抓住机会。
这句话也是中国古代名人的治国名言,是孔子的智慧结晶,让后人倍感钦佩。
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位古代圣人的智慧和思想深深影响着中国,从朝代到清朝,再到现代社会,一直延续至今。
正因为如此,古人在不同节气选择这一天为重阳节,这里面有深厚的文化蕴意,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