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代使用最多的姓名
“名字所取,根于心意,沿于时尚,因时变迁”。每个人的名字都有独特寓意,有的铭刻着鲜明时代烙印。
不同年代使用最多的10个名字
新中国成立时,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时刻,很多男性取名为“建国”“建华”,很多女性选用“英”“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名里“军”“勇”“英”“丽”等比较常见,时代延续性较为突出。
上世纪八十年代,人名里很多选用“伟”“磊”“静” “丽”,反映人们一心追求简洁、平静、朴实的生活心态。
上世纪九十年代名字则注入了风雅的文化元素,“杰”“浩”“婷”“雪”等字更多地被选用。
进入21世纪后,“涛”“浩宇”“浩然”“婷”“欣怡”“梓涵”等“文艺范儿”的名字大受欢迎。
不同年代姓名字数长度变化
从不同年代看,三字姓名一直占据主流。目前,三字姓名占比超过90%,二字姓名占比减至6.3%。四字及其他字数姓名虽使用人数较少,但一直保持增长态势,分别由上世纪五十年代的0.3%、0.4%提高到目前的1.6%和1.7%。
姓名小知识
我国姓名文化源远流长。在古代,“姓”和“氏”一开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直到汉代,姓与氏才合而为一,并以父传子的模式代代相传。
在古代,“名”和“字”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人通常先有“名”,后有“字”,有的人还有号,所谓“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号以寓怀”。
在我国传统习俗中,“名”是婴儿出生百日之后取定的。“字”则是出于避讳、尊重长辈的伦理需要而产生。
清末以后,尤其是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古人复杂的姓名字号作为封建文化的象征,逐渐消失于历史长河中。但古人姓名中蕴含的许多文史典故和传统文化知识,对现代人们取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你或你家孩子的名字是怎么起的?
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留言区来聊聊吧!
综合中国警方在线、中国新闻网等
编辑丨吴泽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