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金永刚 丁建春 彭玉龙 广东君龙律师事务所
原标题:十三数字口诀,述说专利的那些人和事
“‘123,321,1234567’十三数字口诀,旨在建立起对专利事务比较全面的认知框架。”
导读
笔者基于在专利事务工作的实践认知,就专利事务涵盖的主要内容,以数字口诀的形式加以呈现,并通过内在的逻辑关联,说明不同行为主体之间的法律行为关系,便于大家记忆理解。笔者还结合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期发布的《国家知识产权局2021年度报告》、《2021年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调查报告》等相关内容,对当前专利代理行业的现状进行了关联说明,增强大家的现实感受。
笔者在从事专利事务工作中,经常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有条理的、科普性的把专利涉及的事务说清楚、讲全面。让一个对专利不甚了解的服务对象,对专利既易于感悟理解,又有助于回想记忆,从而快速铺垫双方沟通的认知基础,促进合作交流深入推进。
对此,笔者总结出“123,321,1234567”这样一个“数字化”的十三数字口诀。这个口诀非常容易记忆,对此详细说明,供大家参考借鉴。
人和事
广义上讲,这里的“人”,是指从事专利事务的各类法律主体,既包括法人主体,如专利申请单位、专利代理机构、国家知识产权局等,也包括自然人主体,如专利代理师、发明人、审查员、企业IPR、专利律师等。
这里的“事”,是指上述各类法律主体之间产生的法律行为关系,包括专利申请单位与专利代理机构之间的专利“申请代理”这个事,体现了二者之间关于专利申请的委托和代理这一法律行为关系,而具体落实则需要由发明人和专利代理师之间通过提交交底书和撰写专利申请文件来实现。
还包括专利代理机构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之间的“专利申请与审查”这个事,体现出专利代理机构作为专利申请单位的代理人,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围绕专利申请与审查事务而产生的行政审批这一法律行为关系。而具体落实则需要由发明人、专利代理师和审查员之间通过专利申请、审查与答复来实现。当然,还有复审、无效宣告、专利诉讼等其他诸多的“事”。
面对这些人和事,我们只选择一个角度为参考来加以说明。即,这里的“人”特指在专利代理机构中的“专利代理师”,“事”则是“专利申请”相关的事务,如图1所示。
图1 专利申请相关的人和事示意图
123
“123”是针对“专利代理师”这一职业群体所从事的工作而言,如图2所示。
图2 专利代理师“123”要素组成图
“1”是指“专利代理师”,这一职业与注册会计师、律师等职业类似,属于2021年新版《国家职业资格目录》[1]准入类33项中之一,必须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统一组织的“全国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才能获取执业资格,具有较高的进入门槛。
《2021年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调查报告》[2](简称《报告1》)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的人数增至53090人,执业专利代理师达 23193 人,年增长率为 14.9%。从学历分布来看,执业专利代理师为高学历群体,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执业专利代理师占41.0%,大学本科学历占53.5%。
“2”是指“撰写”和“答复”,这是专利代理师最重要的两项基础性工作。对专利申请文件具有良好的“撰写”和“答复”能力,我们称之为是专利代理师的能力双翼,二者缺一不可。“撰写”是因,体现出专利代理师如何基于交底材料,充分与发明人沟通后,写出真正有价值、可授权、可维权的专利申请文件;“答复”是果,体现出专利代理师如何针对审查意见,充分与审查员沟通讨论,对递交的专利申请文件进行必要修改,以期获得授权和最大化的专利权利保护范围。
“3”是指专利的“三性”,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专利代理师无论在“撰写”还是“答复”工作中,主要就是围绕这“三性”开展工作,这是专利授权的实质性条件。在“撰写”过程中,专利代理师通常需要进行必要的检索分析,排除明显不符合“三性”的专利申请;在“答复”过程中,专利代理师还需要对权利要求是否符合“三性”进行充分的技术分析和法理适用说明,才能最终保证专利授权的走向。
“123”可以概括为:一个好的专利代理师,获得执业资格仅仅是职业生涯的一个良好开局;必须要在后续大量处理专利申请的“撰写”和“答复”实务中,积累经验和提升素质;关键核心就是对专利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不断加深认知,以及有效应对现实挑战。
321
“321”是针对“专利申请”这件事,其中核心是“专利文件”,如图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