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布鲁斯是汪帅的强项,因此哈林并没有让他试图丢下和这个最重要特质,前后两首歌都游走出节奏布鲁斯的律动感。但在加入庾澄庆战队之后,汪帅的会唱和能唱都得以进一步放大,演唱的细节感更加丰富,焕然一新之余,也搭建起更为完整的音乐骨架。
要知道,在李泉这首《走钢索的人》的基础上,汪帅的演唱已经足以成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版本。歌曲和人声Vocal的结合度更紧密,重新颠覆了原曲范畴的音乐定义。同时,这首歌的架构倾向于一种摇摇欲坠的姿态,听感上自带画面感,同时延伸出自我的音乐进攻性。若说声音是汪帅的利器,那么这一场Battle已经先人一城。
庾澄庆的亮点和优势在这一期是相当明显的。
用玩性的态度去剥离比赛层面的竞争激励,每一位歌手都是享受舞台的,也是拼出自我的,这种“爱拼才会赢”的态度往往是取胜的前提。
因此虽说他的学员人数7人是所有导师战队里人数最少的,但我也相信在他的调教下,能以“放大镜”的标准去让观众注意到他们身上的不凡特质,相信这些学员也能在最后取得相当优秀的成绩。
除此之外,在这期的《中国好声音》里,同样诞生了两个我特别喜欢的舞台,在专业评审投票环节我毫不掩饰我对她们的喜欢。
一是吉萨莎玛的《浅浅》。
那英战队的吉萨莎玛的《浅浅》是这期我最喜欢的演唱之一,在层次感和画面感上达成了鱼水相融的联动。纳西族女声重新赋予了歌曲更深远的意境,是吉萨自《等风来》后又一首可听系数很高的曲目——
首先,这个歌的层次是“浅-深-浅-深-深”波状起伏的,吉萨对音阶和段落的处理,仿佛有着少数民族得天独厚的洞察力,在歌曲呈现上让人眼前一亮;其次,周深的原唱,这首歌本来也是一首有着饱和画面感的歌曲。而吉萨莎玛的演唱,还在原版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娴熟自如的技巧投射,比如一席细节点的处理为情绪做铺垫,诚如“技巧是为情绪辅助”,又保留了在结尾加入了美声唱腔,还原了周深原版的意境,让整首歌的格局一下子变得敞亮;再者,这首《浅浅》经由吉萨的演唱也多了一丝沉溺感和未来感,真实通过歌曲实现了“人歌合一”的境界。
连着两轮演唱,吉萨都是这届《中国好声音》让人印象深刻的歌手!
二是贾铮的《恋人未满》。
斯丹曼簇对贾铮这一组是很难评定的,压轴都发挥稳定,且都是流行抒情歌有各自的长板,并非“鸡蛋对石头”这样的差距悬殊。因此,如果非要比出高低,我投票参考更多的歌曲选择和歌手演唱的结合度,就哪一首在现场更触动我。
先说斯丹曼簇。事实上,在听完《我的名字》这首歌时,我是有被触动到的。不同于焦迈奇身上的年轻感,这版女声演唱是power感和顺延出向上的力量的。她声音的辨识度很高,律动感把握很好,音色相当漂亮,即便整首歌唱下来让我觉得差了些什么,但终究是瑕不掩瑜。
反而是贾铮的一首《恋人未满》,完全打破了S.H.E歌曲的原有框架,诸如了更多soul和节奏性的小调,让整首歌的听感从本来的暗恋过渡到性感妩媚的挑逗。从小女孩到小女人,这是同一首歌曲在不同歌手身上的差异性呈现。
贾铮的完成度是很高的,有着青春朝气和多变的灵气。而落脚到力量上来说,如果说斯丹曼簇是纵向的,那么贾铮则是横向的流动与自由,带着点点娇羞,却更让人着迷这样的演绎。
从初赛到现在两首歌下来,贾铮给了我完全不同的惊喜,也让我更加期待她之后的演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