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蓝色音量图标播放
1971年的秋,刘长安与刚从部队转业的词作者郑南一道来到汕头北部的一个渔村写生。在这里,刘长安看到了他终生难忘的美景——傍晚时分,夕阳余辉下,海面被镀上了一层金装,一队身着戒装的边防战士巡逻在祖国的海防线上,肩头钢枪上的枪剌在夕阳中闪着耀眼的光芒,他们步伐整齐,气势昂扬,丝毫不被身旁美景所吸引。此情此景,令刘长安与郑南进发出创作的激情,当夜在渔民老乡家的昏黄油灯下,一铺而就创作出了【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这首经典名曲。表达了人民战士对乡土的热爱,更寄寓了对革命先辈的怀念和崇敬。在优美深情的歌声中,展现了革命战士继承革命传统,为人民守卫国土的精神风貌。
这支《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的首唱却并不是李双江,而是另一个名叫游国屏的男高音歌唱家。《战地新歌》第二辑发行时,其中的歌曲都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陆续播出,播出前还要报出词曲作者、演唱者及其单位。在《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前面报出的演唱者是“广州歌舞团游国屏,广州歌舞团小乐队伴奏”。游国屏版本的《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有三个月之久。
而李双江对《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的演绎,则更有力地推动了这支歌曲的传播。他的演唱热情奔放,富有乐感,吐字清晰,声音流畅,高音稳定透明,辉煌而华丽,美国费城交响乐团指挥尤金·奥曼迪称赞李双江有“金子一般的高音,烈火一样的热情”。为了达到演出效果,李双江经常把歌曲原调提升1—3度,最为典型的就是这首《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原唱游国屏是用F调,但李双江用降A调演唱后,使其最高音落在High C(音乐术语,大概意指男高音中的高c大调)上,大大提升了歌曲内涵。《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最早刊发于《战地新歌》第二辑。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在这辑歌曲中选中了这首歌,他热情似火、高亢嘹亮的传唱,使这首歌曲如同插上了矫健的翅膀,飞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