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首页 > 音乐 > 作者:YD1662023-04-27 06:58:27

05

人面桃花

唐诗人崔护,资质甚美,清明独游长安城南,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因渴极,叩门求水。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

女子独倚庭前桃花,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崔护以言挑之,不应。彼此注目久之。崔辞行,女子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

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抑,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而门已锁。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曰: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代诗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所爱慕的女子,以及不复再见的惆怅心情。

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5)

06

秉烛夜游

《古诗十九首》云: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曹丕为魏王世子时,与吴质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建安七子”中的徐干、刘桢、陈琳、王粲等均不幸去世。曹丕作书与吴质,劝其惜时自娱。书中有“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之句,后人遂以“秉烛夜游”喻及时行乐。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中即用曹丕原语,只省一“思”字。以后又引申出秉烛看花。

如唐白居易《惜牡丹花》“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李商隐《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宋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均袭此意。

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6)

07

白云苍狗

唐代宗大历初年,王季友在豫章郡幕府任职。诗人杜甫与王季友有交,怜悯他博学多才却仕途失意,又遭妻子背离而去的不幸,作《可叹》一诗抒发感慨,首四句道:

天上浮云似白衣,

斯须改变如苍狗。

古往今来共一时,

人生万事无不有。

诗以天上浮云翻覆苍黄的变化,比喻人生荣枯沉浮无常。“白云苍狗”,后用以比喻世事瞬息万变。宋代词人张元干有“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功名一聚尘”。

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7)

08

绿叶成阴

唐代诗人杜牧,在宣城任幕僚时,曾应湖州崔刺史之邀,前去作客。在湖州遇一少女,心颇爱悦之,临别相约十年后与她成婚。

此后杜牧连年游宦,直至十四年后,被任为湖州刺史,方重临旧地。而当年相约的少女已嫁三年,并已生二子。杜牧惆怅不已,作《叹花》诗以寄慨。诗曰:

自是寻春去校迟,

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

绿叶成阴子满枝。

后人遂以“绿叶成阴”喻女子已出嫁,并生有子女。宋诗人欧阳修亦有类似经历,曾有诗云:“柳絮已将春色去,海棠应恨我来迟。”用语不同,而实有杜牧“绿叶成阴”的诗意。

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