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在培养“混声”的过程中绞尽脑汁,怎么也找不到感觉,其实事实上可能你已经有了“混声”只不过是不知道如何运用,很多同学嫌弃最开始的混声力量小就会改变模式去加力量,而在你内部肌肉完全没有训练起来的同时,乱加力量只会增加挤压感,暂时性解决了声音小的问题,但是长久下来对声带的损耗不用想也知道,而且也不知道健康的混声
混声也是分类型的,类似林志炫李健等用的是“弱混”,也就是“头声”比例会比较多,所以感觉控制力会非常强,因为头声的声带振动面积很小,自然气息消耗就没那么多。像一些类似歌剧音乐剧重金属摇滚等,毫无疑问属于“重混”声音的张力来源于强烈的气息冲击和声带闭合,华晨宇也属于“重混”,高音力量感比较足,但是缺点是可控性不强,声音并不平衡。类似林俊杰属于平衡混(可调节),头咽胸比例可以自由调整。声音的多元化空间会比较多,那么对于新同学毫无疑问想入门混声肯定是要从弱混开始,道理很简单,消耗少对声带闭合要求不高。
建立弱混本身还是需要一定的歌唱“体系”,也就是气息支撑和发音位置都要有。像图中所示中间的位置,是横膈膜,始终要起到向下支撑的作用。因为不管什么唱法没有气息支撑你的声音就处于一个“不可控”的状态更没办法谈演唱了。那么我们有了腰腹支撑的感觉后,也要有发声位置,发声位置可以想象在我们的后脑勺。平行于嘴巴偏高的位置,也可以说类似你打哈欠的位置。声音再向前投射出去,这个点可以建立在小声“哼鸣”上,最好是以气泡音为起点去带哼鸣,找到鼻腔共振点。如果哼鸣正确的话,基本可以小声去哼一些弱混的歌曲了。
想学混声势必要经过一个“换声”的过程,也就是基本对于男生来说都会存在换声点,换声点处理不好,真假声不统一混不到一起,就永远没有混声。对于“换声”问题,也会分“主动换声”和“被动换声”,可能有些天生条件较好的同学可以直接喊过换声点那么直接跳过换声点了,另外“被动换声”是要有一个换声意识的,可以说是“胸声”到“头声”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声带由“全震动”到“部分震动”或“边缘震动”的过程,因为这个转换需要有一个肌肉记忆磨合的过程,技术不够的同学就会破音。
“弱混声”肯定是建立在“轻机能”基础上的,也就是你的头腔和咽腔,胸腔的参与绝对不能过多,不然胸声拉扯的结果就是“换声”不流畅导致音色不统一。初步找弱混的同学一定要记得两点,第一点“放松”,这里说的放松指你的喉部肌肉和身体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一定要先找到假声的位置(很多同学发假声卡喉咙发不出来根本问题在于紧张没有完全放松),先找到假声的位置,然后尝试找“摩擦”的感觉,类似于气泡音的摩擦感,找到这种感觉后假声逐渐变成“头声”,你最高声部的共鸣就获得了,这里再强调一遍,别瞎喊,以“轻机能”为主,练好你的头声远比建立在胸声基础上大吼大叫要好的多,后期的控制力才会更强。
第二点就是“气流”,既然是“弱声”也叫“半声”,我们还是提倡“气流先经过”,很多同学气流还没有过之前内部已经卡死,更没办法获得“高位置”共鸣。所以前期练习时,一定要多“呼气”所谓的呼气就是向假声方向不停的气流经过,前期摩擦声带的面积小力量不够,那我们可以试着加气泡音?试着加哭泣的感觉?去挡气!把气息挡住一部分,你的声音就有形状了。但是前提都建立在气流要先过去,你再加”挡气“的动作,不然很容易直接挤卡。
其实这种”边缘震动“的弱混声,常石磊属于大师推荐大家可以多听听他的演唱,并不是建立在胸声基础上大喊,而是良好的进行内部的声带摩擦和闭合。声音的控制力极强,因为本身弱混对气息要求也不是特别高,非常省力。
练习弱混声比较好的元音是“U"和“i”,两者可以很好的将声音送到头腔,训练时脖子以下只有横膈膜是支点,上面完全放松,以气流先通过为主,带出声带微微震动的声音,区别于全真声这种音色会轻柔很多但是同时是有”点“的,”弱混“可以帮助很多歌唱高手换成”换声“问题,因为在”换声“时”卸力“是必要动作!真假声的融合本身就属于高级技巧,所以同学进行混声学习时,一定从轻开始,切勿上来就大喊大叫,只会让声带受损失去韧性,以气流和放松两点作为基础,加上气泡音逐渐找到头腔的位置再去慢慢连接声区,推荐练习歌曲李健《贝加尔湖畔》陶喆《普通朋友》周杰伦《彩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