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毒之首是哪五毒,五毒是哪七毒

首页 > 游戏 > 作者:YD1662022-12-09 12:54:47

当然了,这不是危言耸听,古人上山采药、赶路经商,甚至种菜耕耘,或多或少都会遇到“随时出没”的蛇,没有“急救车、急救药箱”的情况下,人被毒蛇咬伤,想要死里逃生无异于天方夜谭。

五月天气炎热、雨水落多,田间地头常有蛇出没,这些原生态的蛇在没我快防护网没有驱蛇仪器的情况下,“肆意横行、任意而为”,手无寸铁的百姓完全不是蛇的对手。因此,蛇成为了人人畏惧的动物之一。“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由此可见,蛇对人的影响过于刻骨铭心!无论哪种蛇,对人的伤害都是“终身阴影”。

第二:蟾蜍。

蟾蜍在古文记载中曾是神兽,它带有灵气、具有守护作用,但真实的蟾蜍却是繁殖能力最强的毒物之一。蟾蜍浑身是毒、它的俗名叫做“癞蛤蟆”,癞蛤蟆的毒性有目共睹:一旦被咬中,在古代将会无药可医,就是这个“奇丑无比”的蛤蟆让很多人避而远之。把它列为“五毒”之一也不难理解。

第三:壁虎。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好奇:可爱的小壁虎咋就成为了毒物?小壁虎不是能吃蚊子的动物吗?这种思想是现如今的看法,在没有分类分科的封建社会中,小壁虎的“断尾再长”乃是“怪象”。

古人认为:壁虎作为爬行动物,会爬到人的耳朵、嘴巴里,它那条尾巴会断在人体体内导致人耳聋耳鸣,这种说法在现在看来是无稽之谈,在当时却被人奉为不容置疑的权威说法,他们眼中的小壁虎乃是钻人耳朵的“恶虫”。

五毒之首是哪五毒,五毒是哪七毒(5)

第四:蜈蚣。

蜈蚣“昼伏夜出”,虽然体型小,却毒性极大,这种百脚虫,是一种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陆生节肢动物。这种动物能干掉一头大象,可见其毒性之大。

第五:蝎子。

它被封为“五毒之首”,蝎子的毒性从古至今都有增无减,形容一个人恶毒大多会用“蛇蝎心肠”,蝎子的攻击让人防不胜防。蝎子的起源由来已久,它自存在起就有四亿三千万年的历史,在漫长的自然进化中都未能淘汰,可见其生命力的顽强程度。

延续至今,蝎子种类多种多样,瘦长的身体几乎遍布毒性,每种蝎子都带有毒性,毒性不分大小,毒性不分体积,其他“四毒”见到蝎子都会绕道而行,可见蝎子的毒烈程度。

五毒毒身,古人以毒攻毒,如何在端午攻下“五毒”?

四、攻 “五毒”

关于“五毒”由来已久,它们的传说也层出不穷,无论哪种毒物,都有一定的毒身效果,古人为了求取安宁,也发明四种攻毒方式。

五毒之首是哪五毒,五毒是哪七毒(6)

第一:吃。

难道是吃掉五毒?自然不会*害它们将其吃掉。古人注重心安,所以,将五毒画作符号放在饼上,称为“五毒饼”,吃掉它寓意为排毒。五毒饼香糯可口,深得男女老少的喜欢。

第二:画。

在端午节当天,大人会用雄黄酒画在儿童额头,称为“画额”,这个画额很有讲究,并非乱画,要在孩子额头中间画个“王”,除了额头中间,手心、脚心都要涂上雄黄酒,一是为了借雄黄辟邪,二是为了用“老虎”镇邪。

第三:挂艾草。

因为艾草不仅可以提神醒脑,也可以驱邪镇邪,它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古人的挂艾草并非迷信,而是有一定的依据。艾草气味清新,可以驱虫,这些虫子在艾草的熏香下,大多会绕道而行。

第四:跳钟馗。

钟馗面目严肃、气场强大,在古人心中是难以超越的神,民间会通过跳钟馗的舞台剧来驱赶鬼神、规避邪气,这虽然带有迷信色彩,却极能安抚人心。

总的来说,这四种攻毒方式是古人智慧使然,他们在物质及其匮乏的年代想法设法祈求安宁,这是古代条件下的限制。

五毒之首是哪五毒,五毒是哪七毒(7)

而“五毒”并非古人杜撰而来,虽然它们诞生于封建背景下,但这五毒大多出现在繁殖旺盛的五月,五月是它们出没频繁的月份,所以,五月是毒月、五虫是毒中皆能对其解释。

除了“九毒日、五毒虫”外,端午还有其他说辞吗?

五、端午的其他说辞

自然是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后世的不断传承中,“毒”不再是简单的虫子,还有更深层次的精神“毒”。

任何时代,华夏儿女都追求精神高雅,所以“吃、喝、嫖、赌、骗”也被称为五毒,这五毒乃是精神境界的“毒”,不被认可、被人耻笑。一旦有人有五毒之一的恶习,那将会贻笑大方、备受排斥,谁都不愿和自甘堕落之人朝夕相处。

小结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从古至今,端午节都是人们寄托哀思的重要节日,它是一个家族对先人的缅怀,是一个家族对安康的祈求。那些传承下来的传说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缩影,更是一个朝代的思想映射。

五毒之首是哪五毒,五毒是哪七毒(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