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羿暴击90000出装,鲁班最强出装30000暴击回血5000

首页 > 游戏 > 作者:YD1662023-04-17 03:00:46

1953年,新中国第一个《红楼梦》整理本出版。六十五年来,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红楼梦》在不同阶段都成为国民阅读的重要版本,有时甚至是唯一读本。大众阅读《红楼梦》,原始底本的选择固然重要,但校点、注释更应被重视——一个容易被忽略的标点,一条看似微小的注释,都有可能解开读者心中长久的疑惑,这些标点、注释也最能体现整理者的学术水准。正是几代整理者的辛劳付出,助益和守护着一代代开卷经典的读者。

好云香护采芹人

——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整理本出版述略

文 | 胡文骏(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

《红楼梦》被阅读的历史,已经超过二百五十年。与当今读者常见的注释本不同,清代乃至民国时期大众阅读的《红楼梦》,很多是评点本。早期抄本上出现的评点者有“脂砚斋”、“畸笏叟”等,后来有对全书进行批评的王希廉、陈其泰、张新之、姚燮等,他们或提示本事背景,或梳理创作手法,或评论艺术特色,但对于字词、典故、名物等一般不进行解说。随着时代变迁,随着语言文字使用、教育环境的改变,大众即使阅读中国古典白话小说,也逐渐产生了文字、典故、常识等方面的隔膜。何况《红楼梦》不同于一般的白话小说,它不仅蕴含作者个人的生活经历和艺术观点,更是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其中包含了诗、词、曲、赋、楹联、灯谜、匾额等各种文体;囊括了天文地理、历法节气、典章制度、建筑园林、琴棋书画、饮食医疗、服饰器玩乃至民俗迷信等,这些内容对理解小说内涵十分重要,需要有可靠精准的注释,为当代的读者提供必要的参考。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今天,很多读者是通过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整理本,走近这部伟大经典的。

53版《红楼梦》:新中国第一个《红楼梦》整理本

1952年,草创不久的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即着手整理出版中国古典小说,以《水浒》为开端,在两三年间《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的标点注释本相继问世(后三种以副牌“作家出版社”的名义发行)。其中《红楼梦》的整理标点实际由时任人文社古典文学编辑的 “湖畔诗人”汪静之完成,参与注释工作的有俞平伯、华粹深、李鼎芳、启功等人。1953年12月,这部新中国第一个《红楼梦》整理本面世(以下简称“53版”),它是以程乙本(程伟元乾隆五十七年[1792]活字本)为底本(实际是以1927年上海亚东图书馆铅印本为底本,而这一铅印本所据底本为胡适收藏的一个程乙本,又简称为“亚东本”),分为上中下三册,繁体字竖排,有明晰的标点,有生僻难解字词的注释——由于当时汉语拼音方案还未正式公布,注释中采用的仍是民国时期颁布推行的注音字母。书名题签者是著名书法家沈尹默,这一书名题签沿用至今,成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标志之一。

后羿暴击90000出装,鲁班最强出装30000暴击回血5000(1)

1953年人文社以“作家出版社”名义出版的新中国第一个《红楼梦》整理本

53版《红楼梦》首印达到90000套,受到读者和学界关注,但很快它存在的问题也暴露出来。1954年,俞平伯的助手、青年学者王佩璋撰写了《新版〈红楼梦〉校评》一文,指出:“种种与程乙本原本不同之处,在全书中我看到有624 处(许多是亚东本所改为新本沿用了的,只是与程乙本不同,并非全错),而其中与亚东同的倒有437 处。其余的187 处是编者自改的。”“这种种标点不妥的地方,我看到有91 处,其中由于亚东本连累的有79 处。”这里提到的“亚东本”即1927年上海亚东图书馆铅印本《红楼梦》。王佩璋将此文投稿给《光明日报》“文学遗产”,在发表前曾转至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文社为此专门邀请包括俞平伯、王佩璋在内的相关专家召开了检讨会,王佩璋的文章随后与作家出版社致“文学遗产”编辑部关于此事的信一同发表于1954年3月15日的《光明日报》“文学遗产”版。

这一版本原文、标点既有舛误,注释也存在不妥之处。例如第四十七回描述薛蟠被柳湘莲痛打,有“登时便开了果子铺”一句,书中注释:“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皮破血流,好像水果铺里水果的五颜六色。” (此例由中央民族大学曹立波教授提示)这里将“果子铺”解释为水果铺,失于偏颇,古籍中“果子”一词含义丰富,除了指草木的果实,还多指糖食面点,如南宋周密追忆临安城旧貌的笔记《武林旧事》卷六“市食”一节的“果子”条,例举了“皂儿膏”“宜利少”“鲍螺”“糖丝钱”“泽州饧”“蜜麻酥”“澄沙团子”“十般糖”“甘露饼”等数十种食品,很多都是糖果点心,并不是单一的水果。事实上富含饮食文化的《红楼梦》文本中多次出现“果子”一词,大多是零食、佐酒之用,像第八回薛姨妈招待宝玉摆出来的“茶果子”,第四十一回刘姥姥在贾母那里看见的“小面果子”,第四十二回平儿送给刘姥姥的“园子里的果子和各样干果子”等,因为有比较明确的附加信息,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它们有的是水果、干果,有的则是面点。因此在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新整理注释的《红楼梦》中,“开了果子铺”这一条注释被修改为“好像果子铺里食品的五颜六色”。

尽管53版《红楼梦》不尽完善,但它在《红楼梦》整理注释方面有着筚路蓝缕的开创之功,对于《红楼梦》在大众读者中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初版后仅半年即加印50000余套,其后不断重印,当然,除了《红楼梦》巨大的文学影响力,这与1954年开始的以俞平伯《红楼梦研究》为起点的文艺批判运动也不无关系。

57版《红楼梦》:启功以一己之力重撰注释,体现渊博学养

1954到1955年,原以“作家出版社”名义出版发行的《三国演义》《西游记》经过修订后陆续以“人民文学出版社”名义再版推出——据许觉民先生回忆,当时第一次出版的文学创作(包括某些古典文学作品)往往用作家出版社名义,有了定评、得到各界认可之后再以“人民文学出版社”名义出版。与其他三种古典小说名著相比,《红楼梦》迟迟未推出“人文版”,原因之一可能是它正经历着一次全面的重新整理。

后羿暴击90000出装,鲁班最强出装30000暴击回血5000(2)

1957年人文社以本社名义出版的《红楼梦》整理本

1957年10月,以“人民文学出版社”名义的《红楼梦》全新整理本(以下简称“57版”)出版,仍以程乙本为底本,由周汝昌、周绍良、李易校订标点,启功重新注释。在1981年之前,启功注释的《红楼梦》几乎是国内读者研读这部名著的通行读本。1980年代初,台北桂冠图书公司以启功注释版《红楼梦》为底本,在宝岛台湾出版发行,影响了众多台湾读者,如作家白先勇至今对这一版《红楼梦》印象深刻且美好。

57版《红楼梦》相较于53版更为严谨规范,在卷首的《出版说明》中明确列出了所用底本和参校本(包括五种百二十回本和两种八十回本),并对校记情况、异体字处理原则等做了详细说明,全书的最后附有一百二十回校字记。注释部分“系由启功先生重新撰写的。相对于作家出版社本的旧注而言,增加的新注为数很多。原来有注的,也大都经过纠正、补充、修改、删汰和重新编排”。

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57版《红楼梦》的注释都大为提高。以第三回为例,53版注释共16条,57版增至39条,这一回描述林黛玉初入贾府,许多重要人物登场,贾府的建筑结构、陈设器玩,人物的面貌特征、服饰装扮等得到集中展示,如“鹅脂”“盘螭缨络圈”“撒花”“万几宸翰之宝”“待漏随朝墨龙大画”“錾金彝”“汝窑美人觚”“总角”“二龙戏珠金抹额”“箭袖”“攒花结”“坠脚”……弄明白这些在现代生活中已经不常见的名物词汇,能更加深入体会小说透过它们揭示的人物形象、背景设定等方面的艺术特征。

后羿暴击90000出装,鲁班最强出装30000暴击回血5000(3)

1957年版采用清人改琦绘《红楼梦图咏》作为插图

除了大量增注,对于旧注的修订也是57版的重要工作,上文所举“开了果子铺”即是。再如第二十九回“打墙也是动土”一条注释,53版注作:“成语,‘打墙也是动土,动土也是打墙’。如同说‘一不做,二不休’。就是既做了,索性做到底的意思。”57版注为:“旧时迷信,在开始作土木工程时,必先‘祭告土神’,叫作‘动土’。这个谚语的意思是说:为小事费了大手续,便不如索兴做起大事来。”前者没有分辨“打墙”与“动土”之间的联系,仅以另一成语“一不做,二不休”来解释,是不够准确和完备的。后者先从旧时习俗角度解说了“动土”的意思,进而点明“打墙”“动土”对应“小事”“大手续”的层次分别,从而将这条谚语的含义解释得更准确、更细腻。

后羿暴击90000出装,鲁班最强出装30000暴击回血5000(4)

首页 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