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 photo / 图)
曾经有一个搞笑段子,微妙地分析了广州人和上海人之间的区别,里面写道,广州人看不出谁富,上海人看不出谁穷,但两者安慰人的方式却大有不同。
当你向上海人抱怨最近很累的时候,上海人的建议是“你需要一些属于自己的moment”,顺带提及一下自己去澳洲看海,去伦敦喂鸽子,去冰岛看极光等丰富多彩的体验。
而当同样的问题给到广州人时,他们会怀疑你湿气重,并且推荐你去喝凉茶。
这话不假。几乎每一个在广东生活过的人,都听过或者跟“湿热”做过斗争。尤其在今年,频繁的高温高湿天气令夏天变得特别难熬,不少人感到精神不振,脾胃不适,喝祛湿汤和凉茶,成为了广东人最接地气的消暑方法。
湿热是病吗
风、寒、暑、湿、燥、火(热),是六种自然界中的气候,中医认为,这六种气候可以使人致病,所以将其称为“六邪”。比如风邪可能导致头痛鼻涕,寒邪可能导致气血郁结等。
“湿热”这个概念就对应了中医中的两邪,外湿指外部环境的潮湿,内湿指脾胃不能正常运作,两者相互影响。至于热,就很好理解了,既表示天气热,又带有上火之意。
而在平时大家的日常生活中,湿热更像是一种玄学和调侃,一切身体和精神上的轻微不适,都可以甩锅给气候或者饮食习惯,容易疲劳,是湿热,拉肚子,是湿热,长痘痘,当然也是湿热。
综合中医和民间的解释来看,“湿热”其实仅用于描述一种可能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并不对应具体的疾病名称。
根据整理,一些被广泛认可的湿热表现包括发热无力,身体感觉沉重,食欲下降,困倦,头痛,胸闷,腹胀,口苦,尿黄等。总而言之就是身体不得劲,提不起精神但不影响平时工作和生活,跟亚健康的身体状况比较类似。
在中医或者说民间药方里面,应对湿热的方法五花八门,煲汤煲茶煲中药都有。
(IC photo / 图)
明代《丹台玉案》中记载了一处祛湿汤的药方,主治湿热腰痛,以泽泻、黄柏、白茯苓、木通、防己、苍术、杜仲、破故纸等作为主要食材。然而这么多种中药材共同熬出来的汤,怕是口感欠佳,对此人们拿出了改良方案。
广东人讲究喝老火靓汤,在祛湿汤的选择上,他们往往会采用清淡的汤底,与中医药材互为搭配。
买什么食材,买多少合适,老广们心中有数,如果实在不懂也别慌,菜市场的档口老板可以为你指点一二,薏米清热,赤小豆消水肿,山药健脾,芡实除湿,猪横脷养肺,鸡骨草解毒,新鲜食材选择多多。
对于不喜欢逛菜市场的人来说,选择同样很多。在一些连锁超市的生鲜货架上,常有应对季节和气候推出的祛湿汤底包售卖,药材食材通通安排到位。也可以到附近的凉茶店铺转转,试一下当天熬制的祛湿茶或者凉茶。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祛湿汤和祛湿凉茶或带有少许药性,虚寒体弱和老人小孩谨慎饮用。
湿热从哪来
众所周知,广东每一年都多次入秋失败,穿着短袖过年也不奇怪,这是因为受到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而广东的夏天也不例外,带着高温和潮湿的双重夹击,在岭南度过炎炎夏日绝对是一种生理考验。
亚热带季风气候又叫副热带季风气候,除了气温高、降水多以外,还有日照时间长和雷暴雨频繁的特点。
这样的天气状况对于植物来说,是相当舒适,暴雨和大太阳都特别有利于它们的疯长。但对于人类而言,长时间的湿热天气容易造成身体不适,有的人可能拉个肚子就好了,有的人则被天气引发出更大的健康隐患,比如说湿疹和肠胃炎。
根据中医六邪的理论,对“湿热”最直观的解释,就是人体出现了脾胃不好和上火的表现。而这样的症状无法在西医系统中找到完全的对应,因此,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安排抗炎抗过敏等常规治疗手段。
光凭表现很难准确地对症下药,在这里,还是要提醒大家在身体出现明显不舒服的时候,尽早就医,及时检查。
(IC photo / 图)
那么,如何在漫长的湿热环境中保持清爽,减少生理上的不适感呢?
首先可以做到的,就是喝水。炎热潮湿的天气在无形中会让人流汗更多,这就意味着,你需要补充更多的水分来维持体内的平衡。不要等到感觉到口渴的时候再去喝水,最好在手边放置醒目的大容量水杯,有意识地提醒自己补充水分。
热水和凉水都行,大家随意,肠胃不好的人请谨慎饮用冰水。同理,茶水、果汁、咖啡和汽水也应该在健康的考量上,减少饮用,因为这些属于饮料,过多摄入会增加身体的负担。
顺便说一句,排尿时看到无色或者淡黄色尿液的时候,才是身体喝够水的信号。
其次是保持清淡饮食,特别是易上火的体质,最好与辛辣、烧烤和油腻类食物保持距离,浅尝一下,问题不大。各种绿色蔬菜可以多吃,一来解腻,二来丰富的纤维能够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排便。
最后要提到的就是,空调虽好,切勿贪凉。除非你保证自己24小时都待在有空调的环境里,否则过冷或者过长时间地享受空调,都容易让身体对室内外温差作出较大反应。也有说法认为,长期吹空调容易导致体内湿气难以排出,应该适量运动,经常通风。
小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