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夏雨
摄影记者 肖颢
关于元宵节的记忆,总与猜灯谜分不开。你猜过最难的灯谜是什么?又猜对过多少?
卯兔年元宵节之际,出门喜猜灯谜,是中华儿女绕不开的民俗活动。灯火阑珊处妙趣横生,余味无穷,立于万千灯谜之下,你可有“射虎”妙招?
昨日,极目新闻记者专访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学术部副部长、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谜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熊辉,请他聊聊“谜事”,为大家猜谜支招。
迎新春,闹元宵
“观灯猜谜”习俗可追溯至宋代
记者:我国民间素有元宵节“观灯猜谜”的习俗,猜灯谜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熊辉:元宵节观灯猜谜古已有之,猜灯谜可追溯到宋代。宋代周密所著的《武林旧事·灯品》书中就有了记载,在上元节(即元宵节)的时候,“以绢灯翦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其中“藏头隐语”即谜语,有人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彩灯上供人猜。
在我们熟悉的经典名著《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曹雪芹就描写有元宵节元春、贾母等人出谜、猜谜的场面。
迎新春,闹元宵
记者:灯谜是特指在灯上书写的谜语吗?谜语的历史更久远吧?
熊辉:灯谜一说,最早确实是指在灯笼上写出谜语,或贴、或悬挂写好谜语的纸条,供人猜射。
而谜语的历史就更久远了,是从先秦隐语发展而来的。在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可以追溯到《诗经·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宍”音同“肉”),隐喻“狩猎”;《周易·归妹》“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隐喻“剪羊毛”(“刲”音同“亏”)。
《中华谜典》对“灯谜”词条的释义为:“明代开始确立的从谜语中分支出来的文义谜名称。以文字的三要素形、音、义为基础,利用这三者各自的和相互之间的变化,所构成谜底与谜面的回互其辞,可供猜射的谓之灯谜。”
早期对谜语与灯谜的划分,谜语是大概念,他包含事物谜和灯谜(文义谜)。现在比较常见的界定是:“谜语”只包含事物谜,如:民间谜语、童谣谜语、歌谣谜语;“灯谜”则专指文义谜。
迎新春,闹元宵
猜制灯谜手法,可分三大类
记者:人们将谜语写在灯上,让人猜谜底,由于灯谜都难以猜中,如同狩猎老虎难以被射中一样,所以也将猜灯谜称为“射虎”。射虎之难,有什么诀窍吗?请您给灯谜入门爱好者支支招。
熊辉:猜制灯谜手法很多,大致分为增损离合、别解会意、状物象形三大类。
增损离合:一般使用增加或减少(含旋转、移位、调整)笔画和字素的手法来使谜底与谜面相扣,是灯谜扣合常用的基本类型。
苏轼在《东坡集》中记有一谜:研犹有石,岘更无山。姜女既去,孟子不还。(猜一物)谜底:砚盖。“研”字只有“石”,“岘”字去掉“山”剩“见”。“姜”字中的“女”去掉,剩下“⺷”,“孟”字中的“子”不在了,剩下“皿”。将剩下部分组合起来,从而得到谜底“砚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