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商品BOM组合的产品构成
1)主力型产品:属于产品角色之一,指公司自主研发,具有良好市场认知度和消费基数,在品牌内销售排名前5的产品,如图中P1;
2)产品组合:公司主要战略下的产品组合,如图中P2;
3)计划升级/退市产品:本年度有升级/品牌切换/退市计划的产品, 如图中P2和P6;
4)具有短龄风险的产品:
如图中P3、P4/P5/P7分三个级别:
- 一级短龄风险产品:“120天<距短龄期天数≤150天”的产品。
- 二级短龄风险产品:“90天<距短龄期天数≤120天”的产品。
- 三级短龄风险产品:“距短龄期天数≤90天”的产品。
3. 组BOM机制和确定流程
目前商品BOM的管理现状:
1)组合类型较明确,分常规/活动BOM;针对活动BOM的折扣类型管理较明确;BOM适用的主要渠道较为明晰。
2)审批流程较明确,产品研发/商品中台/IT开发/财务参与涉及各职能环节,流程规范。
3)各需求方,前期就BOM或活动方案,与产品研发/财务沟通,确认具体组合产品/产品的价格和效益;确认后在商品中台,对BOM信息进行维护,经IT维护补充BOM信息和属性后,可进行上架。
痛点:
1)需求方众多,各需求方提方案给产品研发,在BOM的确认机制上未形成统一规范。
2)BOM的数据治理/效益反馈有所缺失,活动BOM的运营数据/财务指标未形成组织过程资产,未能反哺后续BOM的管理。
下架产品BOM代码失效后未清理,一直占用数据中心代码,数据堆积冗余。
4. BOM的管理目标
目标一:管理商品更简单
组合BOM仅可从商品分类属性中选择属性项,就单个SKU组合成对应BOM的SKU,且该SKU需从属于唯一SPU(如果有两个主产品,可根据贡献率确定归属的SPU和商品OneID)。
目标二:完善/目标品类
从商品管理角度考虑,组BOM可考虑:消库存搭配/活动搭配/新品推广,扩大缩小产品广度/深度/密度/长度/产品线延伸。
目标三:配合活动玩法,使BOM搭配标准化
配合活动玩法有不同的BOM组合可选,如降价、满减、秒*、预售、优惠券、满减折扣、N元任选、买赠、拼团、搭售、免单、抽奖等。
目标四:BOM的产品数量和类型规范
如1 1主辅组合,1 2/3搭配组合,2 1搭配组合等,限制数量/产品/品牌等。
目标五:提升BOM组合的效益
梳理过往BOM的SOP需求文档,分析已上架/已下架BOM组合品的运营效益/财务收益,使组BOM效益最大化。
目标六:形成BOM组合确定机制SOP
以目标一~目标五为基础,形成BOM组合确定机制的规范文档,使BOM的确定,流程更规范,减少需求不明确场景。
5. 最终确定方案
1)SKU和SPU的区别:即商品的OneID范围>SPU,以产品为管理维度,比如巧克力就是一个SPU,巧克力有8个口味,每个口味就是一个SKU。当前产品SPU和SKU是一对一关系,可以一对多进行维护,后台BI数据以SKU作为呈现维度,产品代码SKU 91007-01,则SPU为 C91007-01,组合BOM会单独一个代码类别。
2)组BOM的确定机制:根据需求而定,可跨品牌跨品牌组合,组BOM的需求来源(包括产品活动,买赠活动,打包销售,上市销售,常规BOM组合等)。
3)组BOM的流程:活动类需求方前期跟产品管理,财务确定好组合和价格ROI,再由需求方操作组BOM流程,经过商品中台/财务完善商品信息完成上架动作;常规类流程相比更简单,不涉及财务审核。
4)后续BOM的管理:GMV的统计以产品为维度,大促活动以活动为维度,不会单独对BOM的效益做考核;产品和活动数据由各个需求方在后台查找/复盘。
五、商品OneID的建立商品OneID的建立需从主数据逻辑梳理、系统功能优化两方面进行。
1. 梳理在售主商品数据,明确OneID归属关系
商品OneID是在原本主数据的基础上,创建商品OneID归属逻辑。明确除不同规格外,改版前后功能属性相同的商品,归为同款商品OneID。合并为OneID的商品类型:
- 版本不同,如商品升级版/品牌升级的同款商品合并;
- 口味不同,如巧克力的不同口味合并;
- 香型不同,如洗手液的不同香型合并;
- 颜色不同,如不同颜色的外包装,合并为同一个OneID。
需注意的是,规格不同,如50g或120g巧克力,不单独售卖的小规格活动品–如体验产品等,不在OneID范围内,需独立出来。
2. 建立商品OneID编码规则,初始化数据
建立商品OneID命名的统一规则:
【1】产品溯源码 最新统一产品名称 ( 如:91005-01纯黑巧克力七夕版)
【2】产品溯源码 新建商品OneID名称(如:91006-01纯黑巧克力礼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