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电脑最常见的场景就是单线程,例如浏览网页、编辑文本等。
单线程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IPC 吞吐量(芯片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的命令数量)和频率(晶体管在开和关状态之间切换的速度)
因此,一定程度上单核性能表现,可以直接与电脑的响应速度绑定在一起。
综上所述,原本锐龙 5000 系列几乎领先竞品 10%,这个数字非常夸张。
不过 11 代酷睿发布后重新夺回了单线程的王冠,领先 5%。
特别是 11600K,作为一款中端 CPU,它的性能已经达到顶级,并且售价还比竞品 5600X 便宜 600元。
03
多线程基准测试
多线程的数据来源是 Cinebench、POV-ray、vray、Blender、y-cruncher、Handbrake x264 和 x265 基准测试的平均值。
多线程表现主要反映,以生产力为目的的程序的性能,这些应用需要很大的计算量,它们会调动多个核心同时工作。
因此往往核心和线程数量越多,多线程表现越佳。
不过对多线程的使用情况,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软件对多线程的优化,因此这些结果可能并不适用于每一款生产力软件。
但总的来说,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软件,对多核的调动都很积极。
让人意外的是,16 核 32 线程的 R9 5950X 击败了 Intel 18 核 36 线程 Core i9-10980XE。
并且 5950X 的额定功率为 105W,比 10980XE 的 165W 更省电。
另外最新款的 i9-11900K 多线程表现,比上一代的 i9-10900K 更低。
主要原因是 11900K 删减了两个核心。
不过 i5-11600K 依然出色。
本次测试只找了消费级的 CPU,之后我们会持续更新最新的硬件性能测试。
即便是大家买不到的显卡,后续我们也会安排基准测试排名。
还有内存、SSD、散热等其他硬件的测试,也陆续出现。
所以求个点赞、在看、分享应该不算过分。
数据来源、参考
Geekbench
UserBenchmark
Tom’s Hardw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