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古人不傻,所以古人不会傻到靠伪造钱币去牟利。
中国古代盛行于民间的一般是铜钱,铜钱属于金属币,金属币这个东西吧,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币值与价值是差不多的,半两也好,五铢也好,不都体现的是它的币值吗?钱要是重量太轻,人家就知道这肯定是偷工减料了,币值与市场价值严重背离,这就是古代的假币了。这种钱要是流通到市场上,你好意思花,商家都不好意思收,垫一垫就知道是假的,流通不起来啊,慢慢就消失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私自伪造金属币的成本太高了。首先你先要去找铜矿取铜,然后还要把铜和其他金属混合,烧火,冶炼,光是成本就超出了钱币本身的价值。所以在古代造假币是不牟利还赔钱的买卖,老百姓不会为这种傻事铤而走险。谁要是干这事,还不等官府抓呢,自己先*了。
而且,中国铜储量本身就不大,封建王朝生产力又不高,官方造钱尚且力不从心,更何况民间呢?所以朝廷根本不需要提防民间有人造假币,更需要提防的是世家、豪强、诸侯,因为他们有这个财力去造假。但问题是,古代封建王朝有头有脸的势力也就那么多,而且一旦有大量铜资源的异动,朝廷也很容易发现,所以即便有能力造假,也很难去遮掩。
但你说古代真的没有假币吗?当然有。
古代的假币有个专有称呼,叫荚钱,尤其盛行于汉代。西汉初年仍然沿用秦朝的半两钱,但政府自己没那么多储备,所以造不出足两的秦币,只好发行含铜量更低、重量更轻的一种半两钱,虽名为半两,但重量却仅为秦半两钱的四分之一,这就叫荚钱。
朝廷公开造假币,那哪里还管得了民间?于是民间也开始私铸,后来西汉朝廷为了减轻一些自己的负担,索性允许民间私铸货币,于是大量荚钱流通于市场,而且货币越来越轻,币值越来越低,于是市场开始出现问题了。
这才有后来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铸造五铢钱,流通于世。
刚才我们说,私铸肯定是赔钱的,但如果在朝廷发行的制钱上做文章,能不能牟利呢?就是偷偷让足两的制钱变成荚钱,通过这个办法来克扣下一些财富,这个倒是可行的。
于是在民间就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事,就是故意去把钱上的铜磨下来,然后收集铜粉,久而久之就能积少成多,也是不小的财富,但被人磨过的钱自然就不足两了,也就变成了假币。
还有一些世家大族和豪强,他们有财力,自然不屑于干磨铜钱攒铜粉的事,他们在市场上大量收集铜钱,然后融化掉,再利用里面的铜去牟利。比如《雍正王朝》里,孙嘉诚就曾提到过,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倒是经常存在的。
来源:腾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