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荷兰一家公司推出海上漂浮农场,停靠在鹿特丹港口,生产各类牛奶和酸奶提供给鹿特丹城内消费者。这种三重双层智能浮动农场,将提供220万平方米的空间用来养牛,养鱼甚至种植庄稼。这座海上漂浮农场的重点是围绕养牛,生产提供乳制品及实现自我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从而真正实现人们在城市进行农业生产的梦想。
在荷兰的第一大港口鹿特丹,每天有数百艘海轮和数千艘内河船在这里停泊出发,让整个港口充满了忙碌的气氛。在靠近斯希丹港口的一处空地,建筑师彼得·范·温格登规划着一个新创意——漂浮农场。
国度地少海多,牧场远离城市
彼得·范·温格登一直从事建筑行业,在一次与朋友的聊天中,他忽然想到,现在的牧场都在远离城市的乡村地区,孩子们距离农场越来越远,许多在城市长大的孩子都不知道喝的牛奶是哪里来的。那为何不在城市里也建造一个农场?
但在城市里,并没有足够的空间养奶牛,至少,在陆地上没有。这是个现实问题,但并不妨碍彼得设想,他意识到可以在水上实现这个设想。于是他牵头创办一个和以往不同的建筑公司,专注做“漂浮的建筑”。
之所以要把农场设计到海上,则源于荷兰多年来与水斗争的历史。荷兰又叫“尼德兰”,“尼德”是“低”的意思,“兰”是土地,合起来称为“低洼之国”。
荷兰的面积只比中国海南省大一些,但三分之一的领土只高于北海海面1米,四分之一的领土低于海平面。这使得荷兰随时都有可能遭受海潮、洪水、海水倒灌等问题。可以说,荷兰建国的历史,就是荷兰人与水斗争,向水借地的历史。
作为沿海国家,几乎每个荷兰人,挂在嘴上的口头禅都是,“我们是一个小国家,我们土地很少。”荷兰人的这种忧患意识根植于这个国家独特的地势。荷兰土地的不断减少及海平面的上升,也自然让彼得把目光转向水上。
不仅建在海面,还构造双层设计
彼得的设想是在海面的牧场里,城市居民既能看到现实中的奶牛,也能看到如何挤奶,以及如何制造奶制品。
在他的理念里,他们要建造的,是一个食品界的iPhone,而第一版的设计“不够酷”,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设计师几易其稿,终于设计出了一个让彼得满意的版本。
在最终确定的版本里,农场看上去像一个方形的鸟巢,总面积约1200平方米,长约40米,宽30米,分为上下两层。除了顶部,农场四面墙全部安装透明玻璃,这样,人们从外面就可以清楚的看到里面的整个场景。
这个建筑漂浮在海上,由3道走廊与陆地连接。这样,建筑能与陆地接触。两道走廊分别通往上层与下层空间。上层用来养牛,是牛生活的空间,装饰得像一个小公园,绿树成荫。
根据设计,这里可以容纳200头牛,每天能生产5000升牛奶。下层设计比较多元,包括牧草区域、牛奶生产区域、牛的排泄物收集、海水淡化和能源生产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