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生在距离理综考试结束还有10分钟的时候,突然起身抓起右面和后面考生的答题卡。
速度之快超出在场师生的想象,在大家还没反应过来时,她已将那两位考生的答题卡疯狂撕碎。
在她试图毁坏第三张答题卡时被监考老师控制。
而这疯狂举动背后的原因,仅仅是她答题不顺,心态崩溃。
即使真的考不好,大不了明年再战。
最终,该女生自食恶果,她此次高考各科成绩均无效,这也将是她一生抹不去的污点。
无论是篡改同学志愿的男生,还是撕毁别人答题卡的女生,他们有一个共同认知就是“见不得别人好”、“我不好,别人都别想好”。
这就不仅仅是考试成绩不理想这么简单,而是孩子的心理已扭曲,心生恶之花,才做出极端行为。
可是人之初,性本善。初生的婴儿如同纯洁无瑕的白纸。
不禁想问:我们的孩子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被迫铤而走险?
父母的重压教育,催生孩子的心理扭曲心理治疗师萨提亚认为:孩子没有问题,如果有问题,那一定是父母的问题。
一天,上小学的儿子红着眼回了家,我问他为什么哭。
儿子的回答让我有些吃惊。
儿子拿出前两天测试的数学试卷,很明显,等级A 上有被铅笔涂抹又被橡皮擦拭的痕迹。
他说:班上的小鲍同学这次考了个B,气不过,就趁全班上体育课时,溜回教室,把他周围几个得A的同学的试卷都画花了。
真没想到,不过8、9岁的孩子,竟然因为嫉妒同学考得比他好,就有如此行为。
我继续问儿子,有没有因为这件事和小鲍同学起冲突。
儿子居然回答得像一个小大人:
“没有,就是可惜我好不容易得了一个A被破坏了。
他也挺可怜的,他爸爸对他的学习要求特别严格,每次考试必须得A,考不到他的屁股就遭殃了。幸亏我没有在他家,要不我偶尔也会屁股开花了。”
我给儿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同时也为小鲍同学的未来感到隐隐的担忧。
通过电话咨询老师,我还了解到:
小鲍同学的爸爸是一个严苛的人,他给儿子定的最低标准是各科成绩均是A,不允许有例外。
小鲍同学也很努力,可是他总是惴惴不安,担心考不好会受到惩罚。
因此他考试时精力不太集中,偶尔会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
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的李玫瑾教授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多问题的深层原因都是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大都源自于他所接受的家庭教育。”
很明显,小鲍同学出现这样的行为,他的心理已经出现问题了,而根源来自爸爸的教育。
只允许考A,考不到就暴打一顿。
这样的教育方式已经给他的心理上留下了阴影,越想考好越考不好。
为了降低被惩罚的概率,他选择攻击周围考A同学的试卷,仿佛试卷被毁,就减少几个得A的同学。
心理学上认为,攻击性是一种心理倾向,而对外攻击性是人保持能量的天性之一。
当孩子长期生活在父母的重压之下,压抑的情绪不敢向父母宣泄,只能转而向比他弱小的人或物进行攻击,以达到内在的平衡。
孩子小时,对外攻击可能只是小打小闹,可孩子长大后,就可能变成践踏生命的铁骑,那时真就没有回头路可走了。
天下几乎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父母也自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
总是否定孩子,是因为觉得孩子没有主见;
总是打击孩子,是害怕孩子得到表扬后骄傲;
总是让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过活,是因为“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
殊不知,父母的盲目自信、独断专行,正一步步啃食孩子的心理防线,正把孩子推向痛苦的深渊。
那怎样才能让孩子的心理步入正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