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奇兵航空母舰最强阵型,海岛奇兵战斗母舰最佳防守阵型

首页 > 游戏 > 作者:YD1662024-02-13 00:04:50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英文:Nimitz-class aircraft carrier),是美国海军隶下的一型现役核动力多用途航空母舰,亦是美国海军远洋战斗群的核心力量,搭载多种不同用途的舰载机对敌方飞机、船只、潜艇和陆地目标发动攻击,并保护美国海上舰队和海洋利益。该级航空母舰以第一艘尼米兹号命名,尼米兹号得名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太平洋舰队司令切斯特·威廉·尼米兹。

海岛奇兵航空母舰最强阵型,海岛奇兵战斗母舰最佳防守阵型(1)

切斯特·威廉·尼米兹

美国建造的“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共有10艘,均由位于弗吉尼亚州纽波特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及船坞公司建造,分别为尼米兹号航空母舰(舷号:CVN-68)、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舷号:CVN-69)、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舷号:CVN-70)、罗斯福号航空母舰(舷号:CVN-71)、林肯号航空母舰(舷号:CVN-72)、华盛顿号航空母舰(舷号:CVN-73)、斯坦尼斯号航空母舰(舷号:CVN-74)、杜鲁门号航空母舰(舷号:CVN-75)、里根号航空母舰(舷号:CVN-76)、布什号航空母舰(舷号:CVN-77)。尼米兹级航母是标准派数量在8万吨以上,满载排水量在9万吨(CVN-68至CVN-71)及10万吨(CVN-72至CVN-77)以上的大型航母,是美国第二代核航母,也是目前世界上在服数量最多的航空母舰。

(一)船电系统

(1)雷达

1×AN/SPS-48C/E 3D对空搜索雷达

1×AN/SPS-43A 2D对空搜索雷达(80年代初期换装)

1×AN/SPS-49(V)5 2D对空搜索雷达(80年代中期换装)

1×AN/SPS-67平面搜索雷达

3×MK-91海麻雀导弹火控雷达

2×AN/SPQ-9A追踪雷达

(2)对抗系统

1×AN/SLQ-32(V)4电子战系统

1×AN/WLR-1H 电子战系统

10×MK-36 干扰弹发射器(SRBOC)

(3)作战系统

ACDS先进战斗指挥系统(90年代加装)

MK-23 TAS目标搜获系统

SSDS MK-2船舰自卫作战系统

(二)武器配置

(1)主要武器

F-14A/B/D战斗机×20~40(退役)

F/A-18A/B/C/D战斗机×24~36(现役)

A-6E攻击机×16 (退役)

S-3A/B反潜机×8(退役)

E-2C空中预警机×5

SH-3G/H或SH-60F直升机×6

(2)防御武器

3×MK-25/29海麻雀短程防空导弹发射装置

2×MK-31拉姆短程防空导弹系统

3×MK-15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

1.尼米兹号航空母舰

尼米兹号航空母舰(英文:USS Nimitz Aircraft Carrier,舷号:CVN-68)是美国海军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一号舰。它是美国服役时间最长的航空母舰,也是世界上服役时间最长的航空母舰。尼米兹号航空母舰在1967财年获得美国国会的授权,龙骨于1968年6月22日铺设,1972年5月13日下水,1975年5月3日正式入役美国海军。尼米兹号航母服役后就成为了全世界排水量最大的军舰。

尼米兹号航空母舰船体长332.8米,宽40.8米;飞行甲板长332.9米,宽76.4米;斜角甲板长237.7米;吃水深度11.3米;航速30节;标准排水量78,280吨,满载排水量101,196吨;动力系统为2台西屋A4W压水反应堆(191,100千瓦)和4台蒸汽涡轮。

尼米兹号航空母舰于1976年7月7日首次部署到地中海,于1977年2月7日返回弗吉尼亚州诺福克。1977年12月1日至1978年7月20日进行了第二次顺利的地中海巡航。第三次部署于1979 年9月10日开始到地中海,后续也是参加了空难事故和实战。

1991年2月25日尼米兹号前往波斯湾参加海湾战争以接替游骑兵号航空母舰,并于1991年8月24日返回。并于1993年再次部署至波斯湾数个月以接替小鹰号航空母舰。在1996年的3月的台湾海峡导弹危机中,尼米兹号奉派至台湾海峡巡逻,以表示反对中国动武的立场。

在1997年9月1日,尼米兹号于环绕世界一周的巡航后回到维吉尼亚州的纽波特纽斯,进行服役寿命延长计划(Service Life Extension Program),工程一直持续到2001年6月25日才结束。

在2003年4月,尼米兹号前往波斯湾接替林肯号航空母舰,以支援美伊战争。2003年11月2日,尼米兹号回到圣迭戈进行计划中的保养和维修,并再次于2005年5月部署至波斯湾,巡航后于2005年11月8日返回。

2013年5月,尼米兹号到达南海,美军表示此行可确保海上安全和战区合作。

海岛奇兵航空母舰最强阵型,海岛奇兵战斗母舰最佳防守阵型(2)

尼米兹号航空母舰

2.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

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英文:USS Dwight David Eisenhower,舷号:CVN-69,别名:Ike/艾克),是美国海军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二号舰,以带领美国走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国第34届总统艾森豪威尔命名,于1970年8月15日在纽波特纽斯造船及船坞公司开工建造,1975年10月11日下水,1977年10月18日服役。

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船体长332.8米,宽40.8米;飞行甲板长332.9米,宽76.8米;吃水深度11.3米;航速30节;标准排水量81,600吨,满载排水量91,500吨;动力系统为2台A4W压水反应堆,功率20.9万千瓦,4台蒸汽涡轮机,4台备用柴油机,功率4×8000千瓦。

1981年8月,美国海军首次进行里根政府提出的前进部署战略的演习,称为NorthSwordMagic。在此演习中,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的战斗群向苏 联军力核心地带的摩尔曼斯克的可拉半岛前进,渡航过程中严格实行射频辐射控制(EMCON)来避免被苏联的海洋监视系统(SOSS)的被动截收装备探测到。艾森豪威尔号的战斗群沿着距离挪威北岸10个经度的航向朝巴伦支海前进;艾森豪威尔号战斗群一直前进度北纬70度以北,东经15度以东的位置,前沿的护航编队(包含一艘巡洋舰、三艘护卫舰)才被一架沿着固定航向的苏联长程侦察机发现。苏联立刻动员对应这个迫近的目标,动员大批图-95与图-16轰炸机前往),并在8月24日发射一组海洋监视卫星进入轨道,试图掌握美国航空母舰战斗群的精确位置,结果在美国强大的海空电磁干扰和舰载机拦截下,苏联轰炸机均未进入反舰导弹发射阵位。这可能是因为苏联各种空载、陆基远程主/被动电磁波探测手段很容易被航空母舰战斗群前沿的水面舰艇或CAP空中战斗巡逻以电子干扰压制,但这也可能只是和平时期苏联隐藏实力的作为。

1990年8月,伊拉克发动奇袭占领了科威特,艾森豪威尔号是第一艘赶至红海驰援的航空母舰,也是历史上第二艘曾经通过苏伊士运河的核动力航空母舰。在伊拉克侵袭沙特阿拉伯的期间,艾森豪威尔号舰上的航空武力负责支援联合国对伊拉克的禁运,除此之外,它也参与了1991年时的沙漠风暴行动(Operation Desert Storm),这是成军以来大部分的时间都只负责和平巡曳的艾森豪威尔号,首次的实战任务。

海岛奇兵航空母舰最强阵型,海岛奇兵战斗母舰最佳防守阵型(3)

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

3.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

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英文:USS Carl Vinson,舷号:CVN-70),是美国海军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三号舰,以美国众议员卡尔·文森命名,于1975年10月11日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厂敷设龙骨、开工建造,1980年3月15日下水,1982年3月13日服役。

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船体长332.8米,宽40.8米;飞行甲板长335.6米,宽77.1米;吃水深度11.3米;航速30节;标准排水量78,434吨,满载排水量91,487吨;动力系统为2台A4W压水反应堆(191,100千瓦),4台蒸汽涡轮机。

1984年10月14日,卡尔·文森号参加了1984年环太平洋联合军事演习(RIMPAC 84),并在之后的1985年1月至4月间连续在印度洋海域连续执行勤务达107日。

1986年5月和6月,卡尔·文森号参与了包括RIMPAC 86在内的多次军事演习。同年8月12日它出海执行第二次海外任务,成为第一艘在白令海执行任务的美国航空母舰。

1988年卡尔·文森号第四次执行海外任务,目的地是波斯湾地区,在当地海域为悬挂美国旗帜的油轮护航,并在同年12月16日安全返回母港。

1989年9月18日,卡尔·文森号离开阿拉梅达,在白令海峡参加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规模最大代号为“PACEX’89”的海军军事演习。在整个演习期间,卡尔·文森号游弋在白令海和阿留申群岛之间,指挥一个由三艘航空母舰所组成的航空母舰战斗群,以模拟应付发生在日本海和太平洋上的战斗任务。

1990年2月日卡尔-文森号出海第五次执行任务,并于同年7月31日安全返回母港。

1994年2月17日,卡尔文森号驶往波斯湾以支援称为“南方守望”(Operation Southern Watch)的军事行动。同年8月5日在卡尔文森号上举行了太平洋舰队司令官交接仪式,并於8月17日返回母港。

1995年8月26日至9月3日,卡尔文森号参加了“Ke Koa”军事演习。同时在舰上举行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结束的纪念仪式,在仪式期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夏威夷检阅了该舰。

1996年5月14日卡尔·文森号出海进行第七次的海外任务,目的地是波斯湾以支援“南方守望”行动和“沙漠进攻”(Operation Desert Strike)行动,并在11月14日返回母港之前参加了“粗糙鹦鹉螺”(Rugged Nautilus)军事演习。

2001年1月到6月,卡尔·文森号为准备执行第12次的海外部署,接受了严格的训练,2001年7月23日它驶离布雷默顿军港前往波斯湾以支援“南方守望”行动,但9月11日的恐怖攻击却突然改变了任务。为了对美国本土遭袭作出快速反应,原本是在印度洋上巡弋的该舰,接到命令改变航向驶往北阿拉伯海。2001年10月7日,它在“永久自由行动”(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中率先发动空袭,而在此后长达72天的反恐战争中,卡尔·文森号上搭载的第十一舰载机联队(CVW-11)出击超过4000架次。同年12月中旬,卡尔·文森号在返航的途中顺访了长崎军港,并在抵达本土之前在新加坡度过了圣诞节。来年的4月改建进行了维修,并在9月份出海进行修整后的试航。

2003年1月卡尔·文森号本来应该接受为期一个月的飞行甲板考核,但却为了要参与“伊拉克自由行动”(Operation Iraqi Freedom)而延长值勤的时间。该舰在出海执行了长达九个月的任务后,终于返回母港。从2003年1月到9月,卡尔·文森号曾造访泊靠过包括夏威夷、关岛、韩国、日本、澳大利亚、香港和新加坡在内,位于亚太地区的港口或国家。

2010年11月30日,卡尔·文森号离开母港进行最后的训练演习,并开赴西太平洋和波斯湾地区进行为期7个月的常规例行作战部署。

2010年12月中旬,卡尔·文森号在西太平洋海域进行实战演练。

2011年1月14日,卡尔·文森号航母与韩国海军开始在黄海举行新一轮联合演习。

2011年5月,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执行了对“恐怖大亨”本-拉登进行海葬的秘密任务。之后,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抵达中国香港进行了为期4天的访问,后赴印度洋。

2017年2月14日,卡尔·文森号航母编队航渡,经过夏威夷后直奔关岛,于与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起飞的B-1B轰炸机进行了汇合演练。

海岛奇兵航空母舰最强阵型,海岛奇兵战斗母舰最佳防守阵型(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