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8年4月25日,**在长江岳阳段考察时,叮嘱湖南做好长江保护和修复工作,守护好一江碧水。两年来,三湘儿女牢记*嘱托,持续推进“一江一湖四水”系统联治,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全省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红网推出系列报道,展示湖南在守护好一江碧水、推动绿色发展方面的努力和成效。
大通湖。
红网时刻记者 李璐 益阳报道
在影视剧和小说里,班里倒数第一的学生“逆袭”的剧情总是十分吸引人。如果把湖南水质监测当作一场考试排名,而曾经的大通湖称得上是湖南省里有名的“后进生”。
经过痛定思痛的坚决整改,大通湖已在2019年正式退出“劣Ⅴ类水”行列——也就是地表水环境最差的那一类。
如今的大通湖,筹谋起了水草经济,一大片鱼塘退养之后不再养鱼,养起了苦草、睡莲等各种水生植物。一方面,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池塘底泥里的磷和氮,持续改善水质;另一方面水草在市场上能卖个好价钱,经济与环保兼顾,可谓是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鲜明样本。
曾经养鱼的鱼塘,如今种养起了水生植物,中国红睡莲。
“洞庭之心”一度令人忧心
“后进生”以前也是很辉煌的。
12.4万亩的大通湖,是湖南省最大的内陆养殖湖,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早在上世纪50-60年代,就是著名的商品粮、鱼、棉、糖、麻和速生杨生产基地,素有“三湘第一湖”之美誉。因边缘轮廓酷似心型,还有“洞庭之心”的美称。
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过度投肥投饵,过度捕捞,农业面源污染等一系列原因,大通湖水质越变越差,总氮指标超标,水体轻度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低,水生态功能脆弱,使其在湖南水生态环境考核中一度令人担忧。
高密度养殖让大通湖水生植被消失,湖体自净能力基本丧失。有网友曾经称这里是一片“水下荒漠”。
大通湖区委副*、区长胡国文坦承,2015、2016年,大通湖在国家地表水水质断面考核时,结果为劣Ⅴ类,被国家生态环境部专题督导、湖南省政府专题约谈。
武汉大学梁子湖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察研究人员处理水草种子样本。(资料图)
磷的循环 水生态修复焕新生
“水草教授”团队的到来,给大通湖带来了新生。
2017年12月,武汉大学梁子湖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察研究站,被聘为技术支撑单位,指导大通湖区的生态修复。
有着“水草教授”之称的武汉大学教授于丹,带着好几个博士、硕士组成的精英团队,开始为大通湖研究“专属药方”。
“大通湖主要的问题是以前养殖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长期投放鱼肥和未发酵有机肥,造成氮磷元素积存在底泥中难以降解,从而导致湖体生态损害。”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巢传鑫说。
生态修复,还得用符合生态规律的法子。
通过种养水生植物,植物会将底泥里的磷作为生长的养分,然后水生植物又能成为各种鱼虾、螺类的食物,这就能达到重建水下生物链的目标,并将磷也纳入到生态循环中,从根本上解决磷含量过高的问题。
这就是磷的循环。
有了科学的技术支持,再加上大通湖不断落实“退养、截污、疏浚、增绿、活水” 等多方面生态修复部署,综合施策推进大湖水环境治理,实现了大湖水质持续向好改善,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2020年3月,大通湖水质为IV类,总磷浓度为0.09mg/L。2019年,大通湖总磷平均值为0.122mg/L,对比2018年0.215mg/L的总磷平均值,有了明显下降。
上图是大通湖原生态的湖水,下图为水草净化后的湖水,堪称迷你版“水下荒漠”与“水下森林”的对比。(资料图)
危与机的转变
大片的鱼塘退养之后不能再养鱼,可世代养鱼为生的农民要吃饭,怎么办?也许是武汉大学“水草修复”团队带来的灵感,这两年来,大通湖开始筹谋起了有本土特色的水草经济。
在专家的指导下,村民们在鱼塘里养起了苦草、睡莲等各种水生植物。像插秧一样将水草种进池塘,随后向池塘引水,待水草长成便可收获。
一方面,水生植物的根系可以吸收淤积池塘底泥里的磷作为养分,以水生植物为食的螺蛳、河蚌等底栖动物,这些“水体生物净化器”也能与水草形成“合力”改善水质。
另一方面,和花卉苗木市场类似,水草在市场上也能卖个好价钱。“只要养护得当,一些水生植物可以做到一次播种,多次收获,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胡国文说。
大通湖副区长、河坝镇党委*刘文介绍,“以前渔民养鱼,一亩池塘平均收入可能只有几千元,但种植红莲,一亩能达到2-3万元的收入。”
大通湖在原渔场养殖池塘区,计划三年投资9000万元,打造水生植物示范产业园。整体规划面积为2810亩,预计年产出约为6000万元以上。目前,园区现已种植四季青矮苦草、菹草、金鱼藻、龙须眼子菜、轮叶黑藻等不同水草品种,种植面积达800亩。
益阳市大通湖水生植物产业示范园,水面上建有太阳能发电设备,水中可养殖喜阴的水生植物。
“野心勃勃”的水草经济
把生态修复变成绿色产业还不够,大通湖“野心勃勃”,准备进一步扩大水草种植范围,提升产业竞争力。
随着近年来环保产业的蓬勃发展,各地生态修复、水生景观等需求加大,然而全国尚未有一个综合性的水草种质资源核心基地。
大通湖区看准了这个机遇,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有了打造水草经济的新平台、全国水生植物产业示范基地和水生植物科普教育基地的想法。
胡国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相比传统农业和渔业,水草经济效益高出许多,另外还能给大通湖区带来大量就业和消费机会,解决数百人的就业问题,后期每年产业园还将带来数十万名游客、采购商和客户,产业园的生产经营活动及旅游发展可以给当地带来数千万的消费。
用养鱼的池塘来种养水草,既发展了绿色经济,又兼顾了生态修复,有当地人评价,大通湖此举算是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句话真正琢磨明白,琢磨透了。
胡国文向媒体记者们发出邀请,“2020年下半年,我们计划举行水草种养科技高峰论坛,到时候请你们再来大通湖看看。”
曾经的“后进生”大通湖能否通过水草经济一举逆转颓势,向阳而生?
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