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那么多国外学者的阅读体验,来看看我国读书人的体会。
从为什么读书,到怎样读书,再到怎样写作输出,胡适、林语堂、蔡元培、朱光潜等民国大师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偶尔还会有大师自曝其短,比如蔡元培说自己读书有两大“不得法”,一是不能专心,而是不能勤笔,可以说非常实诚了。
让小蜗印象最深刻的是胡适先生的读书经验。
胡适先生认为读书一要精二要博。“精”指认真读仔细读,一字一句细细琢磨,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而“博”则是是为了建立知识体系和参考,要想把一本经典著作吃透,可能需要另外读几十本书来理解它。
他说:“我们理想中的读书人是又精又博,像金字塔那样,又大、又高、又尖。”
07 《且借纸遁:读书日记选(1994-2011)》
童鞋怎么说:
不要小看日记,只言片语均胜许多高头讲章。
——@读者 M
葛老师是文史名家,这本书是他从1994年到2011年间十几年来读各种杂书所作的笔记和摘抄,按照他自己的话说,虽然看似是为了做研究而做的札记,实际恰恰记下的多是并不用心读的“闲书”。
他的评论带着自己独特的幽默,说写下这些,不过是世俗的自己会尔从象牙塔中,拿个板凳垫脚,找个窗户出气,往外望上一望。
“撰写学术史的人如果总是站在政治立场上居高临下地审判,以后见之明从后世标准苛求前人,是否会导致“学术史的遗忘”和“学术史的凸显”?“
“当我们开始阅读并领会古典文化时,我们就是重塑(推理与想象并有)过去的生活与思考。”
至于评论的是哪两本书小蜗暂且保密,希望大家去探索哦~
08 《书读完了》
童鞋怎么说:
对于读书人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读书指南。和很多的事情一样,读书也是需要经验的。
——@读者 引子
金先生说的的“书”读完了,不只书光读而已,还要有自己的心得。全书50篇文章,从“书读完了”讲到“读书得间”,再到“读书读人读物”,层层递进,温温和和地把读书这件事刨开给你看。
作为梁文道《开卷八分钟》的首推书,这本教你读书的书,读起来甚是轻松,该讲的大胆讲,该说的也毫不藏掖。
“我们读小说时,不应只注意它的内容,也须学习它的文字:看它怎么以最少的文字,形容出复杂的心态物态来;看它怎么用最恰当的文字,把人物情状一下子形容出来;活生生的立在我们眼前。”
09 《我读》
童鞋怎么说:
经典,评论,创作理论,三块构造了人文的结构。评论是在书的另一种角度读书,看世界。
——@读者 阅微草堂
《开卷八分钟》的文字版,对每种不同类型的书从各个层面探讨和细分。
梁文道并不是对所有书都是赞美之言,也有不同的分辨角度,比如对《货币战争》的批判。
41个专题,每个专题下的10余本图书,不同的“阅读进行时”,丰富我们的想象力的同时让我们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种不同的人,有那么多不同的生活方式。
毕竟读书到了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世界有多复杂,书就有多复杂,人有多少种,书就有多少种。
春光乍泄,正是读书好时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