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的后裔》到底有多火?记者惊奇地发现,它成功地引起了一向严肃沉稳的《解放军报》的注意。该评论指出“《太阳的后裔》可以说是一部韩国军旅题材电视剧,有效传递了韩国的民族文化,生动展现了韩国军人的时代形象”。同时无不遗憾地感慨道,“自2006年的《士兵突击》以后,近十年来的电视荧屏上,似乎很难有一部中国军旅剧可以像《太阳的后裔》这般瞬间引爆观众热议,迅速占领各大社交媒体的热点话题头条”。时隔十年,《士兵突击》的总制片人张谦又推出全新力作《热血尖兵》。
这位已离开部队的八一厂老兵,多年以来一直在幕后默默耕耘,从项目策划开始,完成了《军歌嘹亮》、《幸福像花儿一样》、《新敌后武工队》、《士兵突击》、《为了新中国前进》、《孤军英雄》等军旅剧。张谦认为,“韩剧在人物情感塑造上更有经验,人物造型、音乐使用等更流行化,《太阳的后裔》是为观众定做的一部商业上很成功的社会主流剧”。同时也表示,“有些内容和表现方式是我们的政策环境不太允许的,我们可以学习韩剧的长处,进一步挖掘我们题材的深度”。《热血尖兵》延续了《士兵突击》“不抛弃,不放弃”的军人情怀,展现新时代的士兵精神,堪称“90后版士兵突击”。该剧由星美影业有限公司,战友文工团电视艺术中心,北京中视广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及北京春秋时代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出品。
(1)90后版《士兵突击》凸显现实画卷
《士兵突击》的制作过程并不顺利,“剧本出来后因故搁置了四年,版权到我手上是2005年,2006年用了100天拍摄完成,当年底在陕西地面频道首播”。但经过多轮播出的酝酿,《士兵突击》成为社会话题,引起多方讨论。谈起《士兵突击》的社会影响力,张谦认为:“《士兵突击》是一个穿着军装的人物成长寓言剧,主人公许三多所经历的艰难历程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青年人所普遍遭遇的,其中的人物情感能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剧中人物关系的淳朴、温暖让观众感到羡慕,鲜明的人物个性和魅力让观众视同知己”。10年前,谈起《士兵突击》,人们总会和80后成长联系在一起,而如今,90后已经成为部队的主体。
张谦一直想拍一部以90后士兵为主角的电视剧。“90后士兵与以往士兵不同,他们身上的特性与这个时代的变化相对应。基层部队普遍反映90后的士兵不像以前的兵好带了,他们有个性、不盲从、文化知识水平高”。时代赋予90后士兵身上的特色为《热血尖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据介绍,《热血尖兵》在人物设置上选取了三个典型人物,分别设定为富二代、摊二代(农村父母在城市里摆摊养大的子女)和单亲子女。富二代有着富家子弟的放荡不羁,摊二代愣头愣脑下有颗敏感自尊的心,单亲子女情感脆弱精神上未断乳。“如果说《士兵突击》像个人生寓言,那么《热血尖兵》更像个现实画卷,剧中主人公与年轻观众之间是牵着筋连着骨的,观众在屏幕上会很快熟悉相知这些有血有肉的90后中国士兵”。
《热血尖兵》讲述了三个不同背景的年轻军人的成长故事。三位男主演各具魅力,王紫逸帅气、张宁江英气、宣言文艺气,多角度展现了90后军人的形象和气质。在剧中,军人有父母、有家庭、有心中的爱人,主人公的成长是在一个复合化的环境里艰难完成的,这更接近现实。从《士兵突击》到《热血尖兵》,张谦所坚持的依然是力图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努力刻画和描写好当下的部队和军人。据介绍,编剧熊早曾多年创作戏剧,擅长喜剧风格,《热血尖兵》的气质不同于以往大家看过的国内军事题材作品,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军旅剧同样适合季播剧
军事题材影视作品,也是对国家军事力量和军人形象最好的宣传。张谦提到,如今去部队听年轻士兵们讲,他们很多都是看了《士兵突击》后,才有了来部队当兵的想法。曾经做过全军征兵形象代言人的张宁江,此次在《热血尖兵》中化身男主角之一司马战歌。尽管如此,制作军旅剧还是面临很大的困难。《热血尖兵》也经历了很多曲折,从最初创意到去年7月在北京军区开机拍摄,历时近五年时间。张谦坦言:“在制作上的最大困难还是部队的协调工作和军事保障,若是能像某些国家的国防部门那样,有一个对社会协调影视拍摄的专门机构就好了,连航空母舰都能调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