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于1998年拍摄的电影,这部电影与导演之前拍的《天堂电影院》以及日后完成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齐名,都是公认的影史经典,在豆瓣高达9.3分。这次登陆内地电影院,中国观众有机会在电影院中观看它的4k修复版本,卖的也还不错,一周就斩获差不多一亿票房。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部经典老片。
电影开头就是一大群人挤在巨轮的甲板之上,大家翘首以待,每个人的眼神中都充满了期待,直到自由女神像出现,大家开始欢呼雀跃,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纽约,这座彼时的新兴城市,承载了这些新移民心中所有的希望与梦想。之后,透过一位年轻人的瞳孔,电影进入了叙事环节,蒙太奇的镜头语言在电影中被大量运用,作为分割现实与回忆的重要手段。小号手麦克斯去一家二手乐器店卖自己心爱的小号,临走时,想最后演奏一次,老板不耐烦的答应了。婉转动听的号声打动了老板,他拿出一张黑胶唱片,麦克斯惊人的发现,老人播放的唱片竟然和他吹奏的是同一首曲子,在老人的追问下,麦克斯开始讲述这首歌的故事,也引出了电影的主人公1900 。
1900被亲生父母丢在船上,船上的黑人工人收养了他,给他取了1900这个名字,其实这个名字就是当年的年份。1900一直和养父生活在下层的船舱中,直到父亲在一次工伤中意外去世,1900得以见到了“外面的”世界。
一天晚上,1900来到了上层人生活的船舱,豪华的装修,灯红酒绿的生活并没有对小孩子产生吸引,反而是那架立在舞池前的钢琴吸引了孩子的注意,众人散去后,1900演奏了一首美妙绝伦的钢琴曲,吸引了众人前来。所有人都被眼前这位小孩子的演奏所震惊,他是一位音乐天才。自此,1900与钢琴,船舱,三者相依为伴,即使最后船被炸毁,1900也未离开过船。
影片最精彩的是斗琴的戏,1900的天才琴技世人皆知,可是只有坐过船的人有幸聆听,因为1900从不下船。发明爵士音乐的美国人莫顿在陆地上也听说了1900的大名,“屈尊”去船上和1900斗琴,看谁才是真正的天才钢琴师。
可是1900的兴致却并不高,他不知道为什么要比赛,所以表现很消极。第一回合,莫顿一支烟的功夫就引来众人连绵不断的掌声。第二回合,1900还是消极应战,只是重复了一遍莫顿的曲子。但是第三回合,1900不知为何爆发了,影片用特效大肆炫耀主角媲美“四只手”的非凡琴速,以他的大汗淋漓和旁人的目瞪口呆作渲染,最后一记近乎超自然的琴弦点烟作结,这里剧情稍显的有些突兀,可能他就是这样一个神经质的人吧,不被世人所理解,就像没人知道他为什么从不下船一样。
但是斗琴情节确实拍的十分精彩,影院中引来了观众一阵阵的掌声,显然观众被电影的情节带进去了。
除了这场戏,还有另外一场戏也很出彩,这也是全片唯一的感情戏。麦克斯知道1900是个天才,所以鼓动他把自己的曲子录成唱片,拿到陆地上去卖,这样1900可以扬名立万。
录唱片的时候,透过船舱的窗户,1900看到了那位目光如水的女士,所以那首影片开头的名曲也就诞生了,本是很世俗的一件事,导演通过这样的情节设置,将美好单纯的爱情置入1900唯一留在世间的声音,很有象征意味。人世间所有的一切都会消散,但唯有人与人之间单纯美好的爱情,以诗歌,小说,音乐的方式留存下来。
那么其实讲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去探索这部电影另一种解读方式,导演透过麦克斯的视角,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天才钢琴师的一生。
但是这样一位一辈子没有下过船的钢琴师真的存在吗?我认为可能是虚构的,为什么说他虚构呢,其实就是那首他唯一留世的作品,是以普世的爱情为主题所创作的,这就让我们有理由怀疑1900是否存在了。
很显然,船这个意象就是导演造的一个乌托邦,除了故事的讲述者麦克斯,其他人都可能是不存在的。
船上的人们形形色色,是一个封闭的的小世界,而1900显然就代表了这个乌托邦的精神内涵。他身上的特质是“陆地上”的人所缺少的,但也是像麦克斯这样的人所向往的一种精神世界。他精致高贵,孤独纯洁,一目清澈的眼神就能带来一首传世的名曲。
麦克斯是唯一打破次元壁的人,他在两个世界穿梭,就像影片多次运用的蒙太奇手法一样。现实生活中,战争不断,人心不古,但在美好的彼岸世界,却有一位为你守护美好世界的钢琴师,用琴声娓娓道来美好的爱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