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一部在全球各大电影排行榜上排名稳居第一的电影,尽管口碑爆棚,在全世界范围内有无数的忠实铁杆粉丝。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可以名垂影史的经典影片却是生不逢时,阴差阳错中,居然在一九九四年的第六十七届奥斯卡评奖上颗粒无收,制造了奥斯卡近百年历史上最大的冤案之一。
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里,这部在全球影迷中口碑极佳电影我看了许多次,其间一直有一个疑问:故事的主人公——身为波特兰银行投资部副总裁的安迪因为被控谋*妻子,法院判其一级谋*罪名成立,被判终身监禁而入肖申克监狱,这一年是一九四八年,安迪三十三岁。在狱中,年轻的安迪从未失去对自由的向往,觉醒之后,他开始了细致缜密的思考和谨慎而坚定的行动——准备越狱。坚持和努力,直到他一九七五年他最终越狱成功,前后历经二十七年时间。
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了:从安迪入狱到其最终越狱成功,典狱长山姆.诺顿的恶行败露、饮弹自尽,前后二十七年,肖申克监狱的典狱长就一直是同一个人(还有同一个警卫队长),这可能吗?安迪在一九四八年入狱时,典狱长山姆.诺顿看上去应该有五十岁左右了,如果他一直当二十七年典狱长,那么当安迪在一九七五年越狱时他岂不是快八十岁了!即便我们不考虑年龄问题,退休与否,单说在一个关押重刑犯的高等级监狱,怎么可能让同一个典狱长和同一个警卫队长搭班一起干几十年?
直到最近看了斯蒂芬.金的原著小说《肖申克监狱》,心中的部分疑惑才得以解开:小说中描述的是在安迪入狱的二十七年时间里,州立肖申克监狱一共换了四任典狱长:分别是1948—1953年的乔治,1953—1958年的史特马,1958—1963年(未交待人名)1963—1963年的山姆.诺顿。也就是说,电影中的山姆.诺顿典狱长是安迪服刑期间的最后一任典狱长。
电影中出现的肖申克监狱二十七年一直是一个典狱长山姆.诺顿是导演和编剧当年在将原著小说改编为电影剧本时为了突出刻画人物形象和保证电影故事的完整延续性和故事冲突性,才将电影剧本改编成从安迪入狱到越狱一直面对的是山姆.诺顿这一个老孤狸,通过安迪在狱中与其进行长期斗智,增加了人物冲突斗争,制造复仇效果,这样才能通过极具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完整、完美的将一个冤者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观众也才能从影片故事更加体会到强大的信念和对自由的不放弃对于一个人的重大意义。
当然了,这部电影的剧本对于原著小说的改编不止这一处,但是关于典狱长任期的的改编对于剧情的戏剧效果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尽管这种改编从一般事物常理上来说显得不那么符合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