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霞版东方不败
红尘多可笑痴情最无聊目空一切也好此生未了心却已无所扰只想换得半世逍遥
没有这样的词,整首歌恐怕失色不少。
《笑红尘》歌词问世前的几个小时,李宗盛已经写好了曲子,却还在为向徐克交差着急,教父偶尔也有辞穷的时候。
中午,李宗盛请制作部同事吃饭的时候,嚷着让厉曼婷帮着想想词。
下午,在咖啡馆里写了两个小时,厉曼婷就交卷了。
李宗盛拿着歌词,沉默不语了许久。
最后告诉厉曼婷:“还要问问徐克导演,他点头就没问题了。”
就这样,厉曼婷与李宗盛合作的经典歌曲《笑红尘》与观众见面了,也被唱到了今天。
人,要做的是坚守内心的星辰大海,而不是自乱阵脚地东施效颦。这是很多人终其一生也参不透的道理。
厉曼婷,在事业起色时,没有被乱花迷了眼,没有急于给人生画出条条框框。
这也是在为她自己日后成为百变词人铺的路。
03作家钱钟书曾引用一个古老的寓言故事,讽刺文化圈内的乱象。
上帝要拣最美丽的鸟做禽类的王,乌鸦把孔雀的长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前面去应选,果然为上帝挑中。其它鸟类大怒,把它插上的羽毛都扯下来,依然现出乌鸦的本相。
这个故事是说,才华、智慧、品德,等等一切美好的特质,内在都有一颗美好的心灵与之相对应。
否则,装出来的东西不会长久。
厉曼婷的歌词,总不乏意境美,还时不时地用哲理渡己渡人。
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两两相忘》和《离人》。
拈朵微笑的花想一番人世变换到头来输赢有何妨日与月互消长富与贵难久长今早的容颜老于昨晚
当年,随着93版《倚天屠龙记》的热播,片尾曲《两两相忘》也深入人心。
歌词富有禅意,回味无穷。明教教主张无忌,执红颜之手,踏江湖之险,终于从乳臭未*少年变成了看穿凡尘的高人。
绝大多数人未曾见过厉曼婷,但透过这首歌,听众看到了一位干净的女子蕙质兰心。
而《离人》的画面感,也是难得一见的。
写这首歌时,厉曼婷人在北京,完全是有感而发。
或许,那一刻有层“近乡情更怯”的思绪在心头。
或许,那一刻有重“似是故人来”的伤感在眉间。
银色小船摇摇晃晃弯弯悬在绒绒的天上你的心事三三两两蓝蓝停在我幽幽心上
这样的叠词,唱起来百转千回,像极了李清照的《如梦令》。
心光皎洁,洒在纸上自成诗。
如果带着一颗功利心而活,越想得到的,反而越容易逝去。这就是命运跟“聪明人”开的玩笑。
人人都爱工笔画,哪个真知写意好?
与其绞尽脑汁,把生活和事业搞成了“做加法”,不如学着表达那个真实的自己,岂不快哉!
04虽然,厉曼婷离开杂志社时,曾得贵人相助,但其实按照她自己的话讲,“圈内没有朋友。”
分不清爱情友情,是很多人的通病。
况且,对于异性而言,两者本来就没有一条界线。
年轻时,厉曼婷喜欢一种“暧昧”的感觉,后来认识到那是一种无知。
索性,不如一个人逍遥自在。
拿得起,放得下。比交朋友更难的是,可以享受孤独。
当不在少数的作词者努力跟歌手搞好合作关系的时候,厉曼婷却从来没有被所谓的友情绑架。
即使是大名鼎鼎的李宗盛,即使他们曾是一个部门的同事,即使他们合作过《笑红尘》,厉曼婷也表示,“完全不熟。”
她尊重李宗盛,却因为性格没有太多的交集。
“我没有那种,你是艺人我就要崇拜你、保护你、照顾你的好脾气,艺人、名人也只是人,跟你我都一样,没有比较特别,个人的独立性与对对方的尊重性都要有。”
厉曼婷这种性格的人,字典里的定义是“孤独患者”。
一位内地学者曾说:“我们在黑暗中并肩前行,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
孤独,是人生的一种状态。
尤其是当一个人有了梦想,有了信仰,他的孤独感就会愈加强烈。
一如厉曼婷,她的志趣就是写词,那是她的命,别的都由它去。
“因为写词而成名”与“为了成名而写词”,真的不是一回事。
豁达之人,享受孤独。不念过去,不畏将来。
如今,时间似乎过得越来越快,上班打卡、下班交际、回家睡觉,成为很多人的日常。
一天跟着一月,一月跟着一年。
“车门与家门之间,永远隔着一支烟的距离。”
这是关于男人停车后不急于回家的真实写照,那一刻才真正属于他们自己。
而对于女人而言,又何尝不是?
人,总是讨厌孤独,又向往孤独。
曾经心心念念的爱情总少点什么,
曾经无话不说的闺蜜都忙于生计,
曾经许下的心愿并没有随着前半生的进度条而接近现实。
杨澜说过一段话,或许是对付“时间焦虑症”最好的解药。
“人生最没有悬念的事情,就是我们都会慢慢变老,而人生最大的悬念则是我们会如何变老。女人的相貌在岁月中悄然的发生着变化,我们可以与时间做个交易,换得人生智慧,换得内心通融。”
厉曼婷,就是一个智慧通融的女人。
安静作词三十年,孤独与衰老,你能奈我何?
05厉曼婷在少有的一次接受采访时,曾得意于自己有写歌词的天赋,这让人有些吃惊,都那么成功了,干嘛不能谦虚点?
她却说:“这个圈子里,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东西。稍微有点文字功底的人都可以做到。”
话只说了一半,其实要想写好诗,“功夫还在诗外。”
不懂生活的人,不会写出好词,厉曼婷自己所谓的“天赋”,EQ要多过IQ。
她被毙掉的稿子不比别人少,那也曾让她绝望。
作为半路出家的作词人,厉曼婷最开始的工作甚至跟文艺不沾一点边儿。
厉曼婷大学读的是法文,毕业后去贸易公司当了法文秘书。
她不喜欢,干了三个月就草草辞职了。
后来她应考了《电视综合》的招聘,本来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却意外地考中了。
于是,才慢慢有了后来的故事。
她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年少时,懵懵懂懂做了杂志。
待看清,轻装上阵开始写词。
到后来,回归家庭寻找真我。
家庭,是一个的避风港,也是一个万花筒。
柴米油盐,让厉曼婷可以看到很多生活的闪光点。
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
她不喜欢赚钱,因为她自己本来就不太在意花钱。
“我对未来的计划,时效是一年,我会算一下我的存款明年还有没有钱花,有就好了,我就不管了,后年的事,明年再说。”
其实,人生的真相都藏在琐碎的细节里。
每一次经历,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有心人会去想,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会落到我的头上?
我应不应该接受这样的生活?
这就是找到真我的过程。
06人生是一场修行。
我们怎样对待它,它就会怎样回敬我们。
厉曼婷,默默无闻在作词的道路上坚持的三十年,就是与自己人生神交的三十年。
有过高峰,有过低谷,她都能坦然面对。
荣耀于她,不过是作词的附庸。
这也让她更加能够体验到生活的真谛,比别人过得轻松快乐。
这让人联想起生命更长、感悟更深的中国最后的“先生”杨绛,她曾走过了豁达平和的105岁的一生。
杨绛从1956年开始翻译塞万提斯的名著《堂吉诃德》,为此她自学了西班牙语,直至1978年才完成。
当读者拜读这部七十二万字经典译著的时候,没有人记得杨绛二十几年的付出。
她也没有因此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
后来,杨绛却依然在学术的世界里乐此不疲,因为那是她自己的精神家园,与别人无关。
1997年、1998年,女儿钱媛、丈夫钱钟书相继去世。
曾经幸福一生,这一回,“我们仨走散了。”
杨绛后来说: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在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她把所有的精力放到写作上,九十多岁的高龄还出版了催人泪下的《我们仨》。
钱钟书的稿费以及凝结夫妻二人多年心血的研究文献,都被杨绛捐赠给国家。
平凡的人生因为优秀而变得不同,而优秀的人生又因为豁达更显得宝贵。
厉曼婷,比杨绛先生离我们更近,她的生活也更接近于真实的今天。
就在人们苦恼于探寻生活的时候,她已经用自己的过往人生,给出了答案。
草色人情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
文章借鉴:《厉曼婷:这圈子要不了,什么了不起的东西》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6928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