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一开始夺取了耶路撒冷,但顶不住伊斯兰世界的持续反击
1096—1291年期间,为了收复被穆斯林占领的圣城耶路撒冷,罗马教廷发起声势浩大的十字军运动。十字军一度收复耶路撒冷,并在巴勒斯坦等地区建立了多个基督教国家。
黎巴嫩地区的基督教徒配合十字军作战,也建立了一个基督教国家——的黎波里伯国,维持了180年(1109年-1298年)才灭亡。十字军建立的基督教国家最终全部瓦解,黎巴嫩地区从此成为穆斯林国家包围的基督教孤岛,这也增强了当地基督教徒之间的民族认可。
▲在十字军的帮助下,黎巴嫩基督徒建立了黎波里伯国
在强迫腓尼基人改宗方面,阿拉伯帝国虽然没有太大成效,却成功推广阿拉伯语,取代了腓尼基人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尽管很多腓尼基人不是穆斯林,也被认为是阿拉伯人,通常叫作黎巴嫩阿拉伯人。
14世纪初,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分裂和衰落,从东亚迁来的土耳其人建立奥斯曼帝国,迫使阿拉伯人臣服后,大举向北非、东欧等地扩张,1517年奥斯曼帝国占领黎巴嫩地区。
▲黎巴嫩宽松的宗教氛围,基督教堂毗邻清真寺
奥斯曼帝国同样需要与欧洲进行贸易,因此继承了阿拉伯帝国对黎巴嫩地区的宽松政策,使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各教派都有机会延续下来,并且两者保持着互不妨碍的局面,总体上做到了和平共存。
四、祸根深种
奥斯曼是一个封建制伊斯兰帝国,黎巴嫩地区的贵族领主成为穆斯林后,不但能保住原有的封地和财富,还经常被任命为黎巴嫩地区的总督,替帝国征收庞大的税赋。
19世纪初,随着奥斯曼帝国日显颓势,诸如埃及等地的总督仅仅在表面上仍效忠帝国,实则已拥有独立地位。黎巴嫩总督也想摆脱帝国统治,多次发动起义,还不断寻求埃及及欧洲人的支持。1831年,黎巴嫩总督联合埃及赶走了奥斯曼驻军。
▲奥斯曼帝国后期对黎巴嫩地区的统治不很牢固
据估计,当时黎巴嫩地区70%的人口是基督教徒,又与欧洲有大量商贸往来,自然引起了欧洲列强、特别是法国的注意。在法国的干涉下,埃及军队在1840年撤出黎巴嫩地区,然后法国通过支持黎巴嫩基督徒对抗穆斯林,以此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两个教派的冲突愈演愈烈,多次发生武力对抗,1842年奥斯曼帝国趁机重新占领了黎巴嫩地区。由于法国等欧洲列强的强力调停,奥斯曼帝国同意由基督教(马龙派)控制黎巴嫩北部,由穆斯林(德鲁滋派)控制黎巴嫩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