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参加了一位妈妈的离世告别。
她的女儿35岁。休息时,有人问她
——你的妈妈还有什么遗憾没有?
——唯一的放不下的大概就是我了。
——那你能不能放下?
——我好像对什么都没有那么执着。
——哦,那也好,不至于太痛苦。
在几个朋友给她的妈妈净身穿衣服时她正好在我的对面,我看到她虽然在极力克制但整个身体都在难以控制地发抖,但她并没有哭。
我盯着她看了好久,深感无助。
全程都只有她一个家属。她的爸爸没有出现,也没有一个疑似老公的男人到场。所以我们猜想他可能还没有结婚。
没有兄弟姐妹,可能在这个时候也不愿意去麻烦朋友,只有独自一个人撑下来。
我拍了一张在告别大厅里她独自一人坐在花坛旁边的照片,孤零零地让人心疼。只要坐在那就低头玩儿手机,大概那里是她唯一可以躲藏的地方。
这张照片我一直没有删掉,布满了鲜花,女孩也很年轻,但看上去还是充满了生命的荒凉。
独生子女,曾经家之娇子的这代人如今已步入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夹缝中生存。如果结婚了面对人生的不幸可能还有伴侣一同面对。有些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进入婚姻,像我上面提到的那个女孩儿,只能自己坚强。
电视剧《独生子》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是独生子,我们小的时候占尽了便宜,但是现在要还了。
得到几倍的爱就要付出等量甚至更多的痛,是的,出来混总要还的,可是,还的起吗?
这张名为《独生子》的照片当年刺痛了无数人,它剥开幸福的表面让你看到命运暴击下无处躲藏的困境和痛苦。
谁都有过家人生病的体会,即使只有一个家庭成员生病,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焦虑,身体和精神的煎熬也是很难应对的,更何况独生子女,身边无人可靠。
我听说过一个女孩儿,她的父母年头年尾各走了一个,然后她就从朋友圈消失了,谁也不知道她去了哪,半年之后才又出现。
一个硬币有两面,独生子女面对父母的离去是一面,另一面是父母面对独生子女的离开,同样让人揪心。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推算,中国有大约3.91%的人活不过18岁,5.1%的人活不过30岁。而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副司长郭震威等人的估算,在城市里,一个独生子的父亲中年丧子的概率为9.65%,平均丧子年龄为54岁,丧子之后还将存活24年。
数字总是冰冷的,但感情却总是热血的。
今年初我去为一个24岁烧炭自*的女孩助念。
在死亡面前24岁的身体还是显得太过年轻,没有一丝皱纹,新涂了指甲油的手指依旧纤细灵动,如果只看手,还以为她睡着了。
她妈妈同学带去的朋友一起给她的女儿净身穿衣。我看到一个很年轻的女人用手摩挲着她穿好白色袜子的脚,然后又滑到小腿处,来回抚摸,那是种只有亲人之间才有的爱怜和疼惜,我猜想她就是女孩儿的妈妈。
女孩儿穿了我见过最好看的寿衣,汉服范儿的。
看着静静地躺在那里的女孩儿我不禁游思:她的爸爸呢?离婚了还是去世了?她谈没谈过恋爱?是为了爱而放弃生命吗?有没有哪个爱过她的男孩儿听到消息会难过?……只是无论什么,她都不可能知道了。
一个朋友过后痛哭失声,说因为当时看到女孩儿漂亮的手指,鲜艳的指甲油,想到了自己的女儿,她刚刚去看望过独自在外地上学的女儿,她女儿也是刚刚做了指甲。一下子悲从中来。
有数据说到2050年中国将有累计3亿独生子女家庭,现在每年新增10万“失独”家庭,而这一数字在2028年超过28万人,2050年超过55万人。
一个朋友的亲戚,女儿22岁时因为一个很小很偶然的意外去世了,之后他们再也没有办法回到原来的家,一直住在外面。
如今,曾经的女儿像个梦一样地远去了,有时候甚至会怀疑自己真的有过一个女儿吗?
前一阵偶然刷到乔任梁妈妈的视频,老人家做着美食,看起来日子充实而幸福。
真的祝福老人家找到了自己的解药。
昨天收到话题讨论邀请:亲人离世一直不能放下悲伤怎么办?
通常的办法就是交给时间,有的说去爬山、唱歌、跳舞,各人有各法。
我看过一个人很晚了自己独自去医院,他说孤独是自己的刻意选择,就是为了不要深情过后的悲伤难过。评论里竟有很多同声同气的人。
看起来唱歌跳舞还不如这个法子彻底和有效,只是如果非要在生前的孤独和死后的痛苦之间做个选择的话,只怕很多人宁愿选择生前的孤独,毕竟死后的痛苦还有一段自己为很长的距离。
其实无论谁先失去谁,都是一次人生大考。
如果早早地参透生有何欢死有何苦,做到死者善终,生者善别,也不失圆满。
人生不是无解的谜题,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解药,治愈自己的伤痛,没有人可以替你受苦,其实,你也不用那么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