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校毕业后,二人被分配到了警队的同一支队,之后组织上传出,让周雄当副支队的消息。
刚工作不久,周雄就迎来了升迁机会,这让女警官喜出望外,并且再次笃定:周雄去哪里工作,自己就会跟着在哪里工作。
但是事情的发展却没有那么顺利,就在周雄升迁工作开展在即,老家却传来了父亲病重的消息。
对仕途本就不感兴趣的周雄,此时心生回老家常陵支队工作的念头。
在周雄看来,这样既可以继续干自己喜欢的警察工作,也可以照顾年迈的父亲。
这时的盛芳冰也心生了另外一个念头,选择不跟周雄一起调任回常陵,还把之前说要给周雄的职位“抢”走了。
后来女朋友成为了副支队,周雄被调回常陵工作,两个人就此分开。
在这件事情上,盛芳冰并不想夺取男朋友周雄的果实,这只是周雄离开之后,组织上的任命。
而周雄却对此事耿耿于怀,如果说盛芳冰的内心是理性大于感性的,而周雄却是恰恰相反。
两个人以为就此一别之后,再也不会见到对方,可是发生在常陵的这起“持枪抢劫*人的系列案件”又将两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
在故事中有一个细节,展示了两人分手后,盛芳冰的内心还是没有放下周雄。
当得知周雄的父亲生病与其抽烟关系很大时,盛芳冰马上丢掉了放在周雄跟前的烟。而当时她们已经分手了。
女巾帼
在抢劫银行第一个犯罪嫌疑人诚宝和第二个犯罪嫌疑人金海落网之后,盛芳冰开始对嫌疑人展开审问。
在审问过程中,盛芳冰充分显现出了自己的超高侦查专业。
在审问金海过程中,盛芳冰把准犯罪嫌疑人金海的弱点,将金海老婆给金海请律师的事情说了出来:
“偏偏你对她不尽心,你怎么能这样呢?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你故意横着一条心,自己在这里冲好汉,难道这也叫有情有义吗?你为什么不让她也看见,你在为怎么减轻罪孽而努力,也让她感到努力没有白费。”
看似是盛芳冰的攻心计策,实际上她说:“我没有给你做什么圈套,我现在还没有开始审讯你呢,只不过说几句人之常情的话而已,听不听完全在你”。
从这一点上体现出盛芳冰的灵魂境界更胜一筹。
省公安厅*李原
同样出现在演习中的还有省公安厅*李原,对于这场震撼全市的演习活动,李原*只评价了两个字---及格。
李原*说出“及格”的评价后,盛芳冰此时还没有到现场。
但是盛芳冰刚到现场后,就知道了李*对于自己演习成果的评价。
说明主管演习的的公安局厅长提前给盛芳冰说了这个结果,也证明了盛芳冰很在意李原*的评价。
如临深渊
当盛芳冰问李*为什么评分只是及格的时候,李*用给盛芳冰找对象的话题避开了回答。
这样“驴唇不对马嘴”的回应,也证明了不是演习表现不好,而是李*对于刑事案件的严谨和低调,更是对李原*做事不敢大意的内心写照。
之后当女记者说要访问李*的时候,李*回绝了。
但是当女记者亲自来到李*面前毛遂自荐的时候,李*却又同意了。
证明李*平易近人,所以领导的心思你别猜,猜了也白猜。
随后的对白中,李*回应女记者:对女同志要主动……等言论。
证明了李*在为自己开脱第一次拒绝女记者访问的事情。
省委*有着如此缜密的心思,能够估计到身边人的想法,印证了李原*的临场应变和睿智思维。
针对这起案件,李原*亲自挂帅指挥。
他对于省内的地貌了如指掌,在去往常凌的汽车上指挥作战,指出可能存在的薄弱搜查项。
他在汽车上跟司机这样说:我们都是指挥员,遇大事要存静气,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止战。
检查关卡时,不仅查了用枪、防弹衣。发现设备不够用时,更是亲自督办,足以见证李原*如临深渊的意识。
李原*到达常陵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听取汇报,而是冒雨直接到派出所给户籍警丁杨送行和慰问丁杨家人--务实的作风。
如坐针毡
谁能看的出这位亲自挂帅的省公安厅*,是一位本可以功成身退的临退休干部。
尽管如此,他还是选择站好最后一班岗,在案件没有告破之前,他总是如坐针毡。
在案件侦破中,有些事情不该他说,也不该他做。
于是在后来的侦查工作中,为了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李原*向周雄、盛芳冰抛出了很多疑问。
其中一个问题就是歹徒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的?
李原*看出来周雄不想回答歹徒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的事。
但是在勘查完一圈歹徒的逃跑路线之后,李原*还是将问题抛给了周雄。
周雄回答:“不是本地人就是外地人”。
李原*对于这样的答案看似不满意,以至于在回去的途中不让周雄上自己的车,实则是满意的。
李原*生气了,如果是本地人作案,不但不能和之前的持枪犯罪案件并案,而且之前的办案材料也不能参考,压力会更大。
同时如果是本地人作案,那么就以为之前警局所作的剿匪工作有漏洞,是一种对之前工作的否定。
如芒刺背
如此重要的案件,蛛丝马迹的线索固然重要,但是要直接拿来当做判断侦破方向(是本地人作案还是外地人作案)的材料,则需要慎重。
这个时候就要有一个案件的推动者,也就是拍板的人给侦查方向定基调。
在案件侦破工作陷入困局的时候,李原*的一句话:
“无功就是过,和之前案件能不能并案需要科学的比对,这又是一个跳楼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