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这样蓬勃盎然的艺术生命力
激荡着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热血
这部影响了郭淑珍老人一生
甚至影响了无数中华儿女的伟大作品
——《黄河大合唱》
诞生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动荡时代
在延安的简陋窑洞里
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时代最强音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
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
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
目睹黄河的惊涛骇浪
被船工们搏风击浪的精神所感染
次年,他抵达延安后
用五天的时间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组诗
这部壮美诗篇打动了冼星海
他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
抱病连续写作六天六夜
终于完成《黄河大合唱》的作曲
五天成稿、六天成曲
光未然、冼星海将对民族危亡的痛
化作中华儿女的“怒吼”
在内外交迫的情况下
一首《黄河大合唱》
让每一位中国人听见像黄河一般的咆哮
愈加百折不挠奋勇向前
1939年4月13日
《黄河大合唱》
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
台下观众有千人以上
这场杂用木鱼、煤油桶、
搪瓷缸伴奏的演出
令“台下发出狂热而持久的掌声”
轰动延安
(《黄河大合唱》首演乐队16人合影 摄于1939年 最右为当时用的美孚油桶二胡)
5月11日
在延安庆祝鲁艺成立一周年晚会上
《黄河大合唱》再次公演
乐曲结束后,*连声称赞:
“好!好!好!”
不久,*欢迎他回到延安的晚会上
听了《黄河大合唱》之后十分振奋
亲笔题词:
“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