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里的剑神卓不凡,金庸写其容貌为“面目清秀,长须飘飘”
此外,《书剑恩仇录》里莆田南少林寺的天虹、天境禅师,以及《书剑恩仇录》和《雪山飞狐》里均有出场的闽籍大侠、红花会三当家赵半山,相信金庸迷们都不会陌生。
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福建人
在金庸小说里,还有不少大侠来自现实生活,在历史上赫赫有名。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当属《鹿鼎记》里的天地会总舵主陈永华,在书中,他的另一个名字--陈近南被叫得更响,江湖上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平生不识陈近南,就称英雄也枉然。”
影视剧中的陈近南与他的徒弟韦小宝
冯锡范在《鹿鼎记》中是头号大反派。书中描写他来自福建,是昆仑派高手,人称“一剑无血”。他随郑克塽降清,最后被韦小宝偷梁换柱为茅十八替死,身首异处。历史上的冯锡范是漳州龙溪县(今龙海市)人,他后来确实领着郑克塽内渡,归顺了清朝,算是因势应变,并没有书里描写的那么心狠手辣、阴险至极。
影视剧中的冯锡范
另一位出现在《鹿鼎记》中的福建人施琅,来自泉州晋江,虽然是名大将军,却因为“背郑降清”,留下许多争议。金庸在《鹿鼎记》中记述了施琅收复台湾的事迹,还多次借韦小宝的口调侃他,如第四十六回:
韦小宝摇头道:“那倒不然。施大人本来是台湾国姓爷部下的大将,回过头来打死台湾的兵将,死了的冤鬼自然心中不服。这可跟别的将军不同。”
于中华民族而言,施琅力排弃台之议,保全此一大片土地于中国版图,功劳可说极大。存在争议的人物,还有明末降清的洪承畴。他是泉州南安英都人,明崇祯时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后成为清朝首位汉人大学士。对于清朝,洪承畴献计甚多,功劳极大,但其行为在当时多为汉人所不齿。金庸在《碧血剑》第十三回里写到了皇太极对洪承畴的评价:“本事是有的,可是骨气就说不上了。”
不管怎样,历史不能用简单的是非对错来评价。撇开这些不谈,在金庸小说里,还有两位老当益壮的高手,不得不提。一位是《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的太师父,武当派开山鼻祖张三丰。早前有学者考证,历史上的张三丰祖籍可能为福建邵武。在《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创立的太极招式源自《九阳真经》。
影视剧中的张三丰
另一位,则是自创与《九阳真经》相对的《九阴真经》的道学高人黄裳。历史上的黄裳,是福建延平(今南平)人,他博览道学书籍,对延年养生之术颇有研究。在《射雕英雄传》中,黄裳原本是大内文官,却在校对道学书籍时悟出武功道理,无师自通,成为一代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