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曾写道:“常常觉得不可解,街道上的喧声,六楼上听得分外清楚,仿佛就在耳根底下,正如一个人年纪越高,距离童年渐渐远了,小时的琐屑的回忆反而渐濒亲切明晰起来。”
又是一年六一,又是一年国际儿童节的到来。童年是大多数人心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不同时代的人有着不同的童年回忆,但那份纯真和快乐却没有差别。
上世纪50年代是个新旧交替的年代,孩子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这一期,红秀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十部诞生于50年代的儿童电影。正值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就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下这八部儿童影片带给大家童年的欢乐记忆吧!
1.《鸡毛信》1953年,电影演员石挥执导作品《鸡毛信》大获成功。电影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12岁的蔡元元扮演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为八路军送一封重要的“鸡毛信”,剧情曲折,结构单纯。片头连环画式的构思是一次特别的突破:不仅是建国以来第一部反映抗战时期我国少年儿童对敌斗争的影片,也是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奖项的儿童电影——《鸡毛信》在英国第九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优胜奖。
《鸡毛信》展示了中国电影工作者对儿童影片的探索,在此之后也诞生了许多可圈可点的佳作。
2.《祖国的花朵》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影片《祖国的花朵》,这是我国首部少儿题材的故事片,在中国电影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展示了新时代的儿童形象,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怀。
而且,影片中由刘炽作曲,乔羽作词的主题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传唱度也很高,时至今日,当代的孩子们依旧能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欢快的演唱出这首歌曲。
就让我们跟随着熟悉的旋律,回忆永远都留在我们心中、难忘的童年时光。
小时候唱起这首歌,青砖绿瓦,蓝天碧波,青葱树林中段段白色的围墙,围墙下面的湖面水波荡漾......这是多么美丽的场景呀,但我至今还没有去过这样的地方。英国著名剧作家哈姆雷特曾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知道大家对于这首歌曲有着怎样的理解呢?欢迎朋友们在评论区留下,自己对于《让我们荡起双桨》的看法,互相交流讨论。
3.《红孩子》1958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儿童片《红孩子》收获了很高的人气。很多人提到苏里导演,第一反应都是他所擅长拍摄的《平原游击队》等战争片,但其实在1956年他就执导过儿童片《哥哥和妹妹》。
《红孩子》以其欢快明朗的风格与我国其他的和战争有关的儿童片,有很大的不同。勇敢坚强的“红小鬼”——苏保和细妹,成为了当时孩子们的榜样。
“准备好了么?时刻准备着,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将来的主人,必定是我们,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
《共产儿童团歌》曲调源于前苏联少年先锋队队歌《燃烧吧,营火》,由乔羽作词、张棣昌作曲。这不仅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共产主义儿童团的团歌,也是《红孩子》的主题曲。剧情意义深刻,歌也好听,所以《红孩子》是当年孩子们必看的一部影片,《共产儿童团歌》也传遍了祖国大地。
4.《大闹天宫》196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彩色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它分为上下两集,下集完成于1964年。故事根据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前七回,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剧情展开,大家应该对此非常熟悉。也是从这里开始,孙悟空的经典形象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