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挣钱北京花,那是鸡蛋碰石头
原创 大猫哥哥 大猫庄园 2022-11-27 20:16 发表于河南
事先声明,本人仅是就事论事。
一、简述钱的由来:
经济学上讲,远古时期,人类出现了生产力剩余,才出现了交换、以物易物,后来为了省事,就出现了货币(钱),2000年前,河南的农村还经常保持着小麦换西瓜等习惯,后来慢慢的消失。
是吧,如果是天天背着小麦去交学费,交学费的家长累,收学费的学校也累,还得多整个仓库,也就是家长家里多个仓库,学校还得多个仓库,浪费社会资源吧。
这就是货币的几个好处之几。
二、谈谈什么叫做价值(可以理解为定价标准)
时间角度,经济学上将就稀缺性,即资源是稀缺的,这就导致干什么事都需要考虑成本(可以理解为钱)。
对稀缺的理解再深一步,即人的寿命是有限的,大家都想在有限的寿命内,完成更多的事。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某种角度上,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
如何理解:
鹤壁会计工作一个月,收入4000,北京会计,月收入是8000,工作强度差不多,工作内容差不多,也就是两个同样的会计,花费同样的时间,却挣到了差1倍的钱。用钱来衡量的话,也就是说,北京的会计劳动效率高,因为这辈子可以挣到比鹤壁会计多一倍的收入。
问题来了,我们喝的可乐、牛奶、开的汽车、用的手机电脑等日常用品,确实有一部分是按照全国的统一标准定价的(北京的汽车还会更便宜,你说气人不),全国标准,某种意义上就是按照城市的生产效率定价的,定价时候压给就没考虑到农村的生产效率,不然怎么会出现1斤小麦买不到1瓶矿农夫山泉。
还有一部分是根据当地定价的,比如房价、租金、还有当地产的瓜果蔬菜等具有地域性的商品,一般是按照当地的生产效率定价的。
这么一说差不多就有结论了,花钱,要将就入乡随俗,自己属于什么效率水平的,就在哪个水平消费。
鹤壁会计嘛,收入低,就需要尽量压缩全国标准定价的商品消费,比如麦当劳、肯德基等,多消费当地水平定价的,比如河南烩面、胡辣汤
北京会计买个iPhone只需要1个月收入,鹤壁会计买个iPhone需要2个月收入,然后北京会计的剩余收入还可以做其他事,鹤壁会计就需要相对压缩其他开销了。
三、谈谈交换(也就是花钱):
经济学上经常谈到等价交换,这个只是理想上的状态,社会上经常是不等价交换,最直观的就是,每次交换,即生活中每次购买商品,都会给商家留下一个东西,叫“利润”。
怎么去深入理解不等价交换?
这就归根于:人,生来不平等,后期继续不平等。经济学上叫做资源禀赋差异:
从小我们上学,有的同学不努力,就轻松考第一,有的学生日夜奋战,仍然徘徊于中流。
市场上也是这样,农民辛苦1年种的粮食,1亩地才赚2000块钱(好点的),一家6亩地也就才赚10000多块钱。那农民应该怎么消费,肯定是尽量避免汽车、空调等全国标准定价的商品,而尽量花在地域性定价的商品。(这里说的是纯粹的农民,不包括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不然种地10年,才够1台大众朗逸,耗费10年就为了1台冰冷的车,这人生想想多么可怜。还不如鹤壁会计来的快,好歹1年还能挣50000块钱,2年买1台车。
相反,有天赋的人,就能通过更少的时间,赚取其他人一辈子甚至几代人赚不到的钱。比如乔布斯的iPhone,iPhone的利润占全球手机利润的75%,销量占比仅不到20%,乔布斯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有钱不知道咋花的人。
从时间上来说,乔布斯用几秒钟甚至更短的时间,换走了普通人1个月的时间甚至更长的时间。
借用马克思的话,钱毕竟是用自己的劳动时间换取的,花钱,也可以理解为是花自己的时间,如果有钱,就可以不用出去工作嘛,比如可以躺平,做自己的事。这就是相对来说节约了时间。
平时没事的时候想的挺多,感觉一到写的时候,就想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