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中国十年“文革”这个特殊的政治运动展开,给当时人们生活蒙上了一层层灰色的迷雾。例如小说中赵曙光给他的思想交流者李敢峰写信提到当时中国犹如契诃夫小说《第六病室》笔下的“俄罗斯病了”一样,同时想到闻一多的诗句“我迸着血,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这不是我的中华”。弟弟赵天亮阴差阳错的打开看完之后,却惊恐的感慨“太反动了”。当时人们思想固化,有思想的青年人在当时被奉为“异类”、“阶级的敌人”。可好在当时中国仍有以赵曙光为代表的思想进步青年在思考中前进,是人格的提升,是人性的进步。
女主角周萍,因为拒绝与民族资本家父母划清界限,她成了黑五类子女中最“黑”的那一类。小说开头,她偷偷地爬上了去兵团的火车,在知青战友的帮助下暂时地留在了北大荒。一心想成为兵团战士的她,只为在她们家庭里有人能够在政治上被信任。
于是在兵团,从小娇生惯养那么柔弱的她,却表现地无比坚强与执着!什么苦活儿、累活儿都干了,却还是因为成份、出身的问题,团里发服装没有份儿,发工资也没有,还受到某些人的欺负,最后被分配到了山东屯儿当插队知青,辛苦地挣工分。她代表着当时想反抗成分决定命运但最终失败的人吧。可好在她所遇见的人都是心地善良的人,心眼儿好的人,山东屯的梁支书可谓是她的引路人,无论是在感情上,更多是在政治上,把她培养成了“可教育好的子女”典型,最终周萍还因为特殊文艺人才又回到了兵团。在此知青岁月,获得了无比美好又真挚的友情和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