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剧场”系列电视剧之一《荼蘼》。
真正改变这一切的,正是国际媒体集团带来的国外资金以及制作经验。翻看口碑比较好的台剧,《罪梦者》《角头》是Netflix投资制作;《想见你》是FOX投资制作,《我们与恶的距离》则是HBO投资制作。也就是说,但凡引起两岸观众大量关注的影视剧,几乎都有外国资本的投入和制作经验的帮扶。2019年播出的剧目中,外资流媒体在台湾投资的剧总共 20 多部,而台剧年产量不过才四五十部,外资剧占了将近一半——外来资本正将台剧盘活。
从2015年开始,HBO、Netflix、FOX开始积极拓展亚洲业务,受众广泛的华语剧市场成为他们厮*的重要场地。而台湾似乎又像90年代一样,充当了文化中转站的功能:既有华语文化背景,题材限制又比较宽松,还有相对于欧美而言廉价的劳动力和生产线,简直是庞大华语市场绝佳的“敲门砖”。就这样,台剧获得了“复兴”的天赐良机。
据《想见你》制作人麻怡婷接受采访时所述,《想见你》在开拍前1-2月确定和FOX合作。彼时剧本已经完成。
03 台剧复兴叙事
映射“悬空剧”的题材之痛
就算有外部资金注入与制作经验扶持,台剧又是怎么做到在短时间内迅速突围的呢?
其实,如果较真地一一对比,无论是拍摄手段、服化道水平、演员演技还是内容呈现,都不能说台剧全面超越了大陆电视剧,尤其是在拍摄技巧和服化道方面,甚至可以说大陆剧能够“吊打”台剧。就连《我们与恶的距离》的导演林君阳在接受专访的时候都说:“我觉得《我们与恶的距离》豆瓣分数有点夸张了。”
《我们与恶的距离》如今豆瓣评分9.5分。
综观这些在外来资本帮扶下“复兴”的台剧,为了能够战胜投入资金高、明星流量大、宣发资源广的大陆剧,大多都选择另辟蹊径,而另辟蹊径的方式,主要集中在题材上。
其中一种是以猎奇取胜,用噱头十足的元素混在一起引发观众的好奇,如表达同性感情的《那一天》、《HIStory3-圈套》;讲述灵异事件的有《灵异街11号》;涉及罪案黑帮的有《第四名被害者》《极道千金》……其中最典型的是Netflix首部华语剧《罪梦者》,虽然其收视率不算特别成功,但它融合了“奇幻”“悬疑”“黑帮”“推理”“越狱”等多种元素,可谓集猎奇之大成。
在《想见你》中饰演李子维的许光汉,在《罪梦者》中曾扮演林季子。
另一种则希望从社会热点或者冲突事件切入,突出话题性和现实感。如《我们与恶的距离》瞄准了媒体报道的伦理;《俗女养成记》聚焦大龄单身女青年的生存压力;《想见你》在奇幻爱情故事的基础上探讨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命题;《我们不能是朋友》大胆直视出轨男女的心声。
当然,这些电视剧本质上还是一种大众文化快消品,所以人物形象难免刻板,情节巧合设置也过多,呈现出的 “现实主义”也有些隔靴搔痒,例如在口碑最好的《我们与恶的距离》中存在太多巧合,*人犯的妹妹刚好在受害者公司工作,受害者夫妻刚好是两家大媒体的主管,*人犯的妹妹刚好和一位患有精神病的导演同居,这位精神病导演又刚好闯入*人犯律师女儿所在的幼儿园等等。另外,围观群众永远是愚昧的,主角永远是善良的。这些角色的感情呈现的方式也比较单一,在碰到冲突的时候,往往靠主角嘶吼或者煽情来解决问题。
尽管在制作和剧情上并不能做到十全十美,但从题材上取巧的做法显然是非常成功的。2019年爆火的几部台剧展现的几乎都是大陆剧集没有触碰过或者是难以触碰的题材,而且观众对它们的赞美也几乎都集中在题材方面,以下以豆瓣点赞比较靠前的短评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