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记载的河童
河童是居住在河里的妖怪,传说中的河童臂力过人,喜欢和人玩相扑,还喜欢把河边的人和动物拉到水中,这一点和中国的“落水鬼”很像。落入水中的人,结局一般都很惨:要么被吸血,要么被吃空内脏。所以,人们常常用河童的故事吓唬孩子,让他们不要靠近水边。
直到近年,河童在影视作品才变得可爱了起来,或许是想通过河童形象的美化,达到呼吁人们保护河川的目的。
△现代作品里的河童
除了河童,电影里的一目小僧形象也经常被各种作品化用,现象级手游《阴阳师》里的独眼僧就是以一目小僧为原型创作出来的形象。一目小僧长着一只大大的眼睛,并不会攻击人,只是喜欢恶作剧而已,是一种还算可爱的妖怪。
△怪兽大学里的独眼仔麦克,原型或许正是日本妖怪一目
而影片最后出现的大boss天头鬼则不一样了。天头鬼在电影里是人类所有*凝聚而成的妖怪,原型应该是日本国宝“天灯鬼·龙灯鬼立像”。
雕塑创立于1215年,也就是日本的镰仓时代。雕塑中的天灯鬼并不像其他雕塑里传统的鬼怪一样,被神踩在脚底,而是趾高气昂地提着灯笼站着。
天头鬼显然是个性偏恶的妖怪,而一目小僧则生性偏善良。由此可见,“妖”和“鬼”并不都代表着邪恶,而是和人一样,有性善和性恶之分。
并且,在日本的妖怪文化里,神、妖、人三者之间并不会发生转换。这点和中国传统的妖怪文化不同。在中国,妖修炼千年或许能成仙,但在日本,一只妖怪并没有办法完成这样的“阶级跃升”。哪怕是一只妖怪,也要恪守自己的“职人之道”,不要妄想能成为仙。
除此以外,在日本人的观念里,还普遍存在着一种“万物有灵”的思想,这也孕育了妖怪文化滋长的环境。于是河里有了河童,树上有了树妖,甚至连商店里的镜子、木鱼和马鞍等旧物品,也可能因为人们的遗弃,一怒之下变成妖怪半夜出来游行。
这种思想有着非常显著的佛教特征。“万物皆有灵魂”,人类的痛觉并不比一只爬虫的痛觉来得更残酷,所以平等对待每一个生命,就是尊重差异。这种思想在日本的治愈系文化光谱里非常流行。
在妖怪题材的作品里,人和妖的和谐共生,正是“万物有灵”的体现。从《犬夜叉》到《千与千寻》,从《夏目友人帐》到《镰仓物语》,这些作品或多或少都被归到“治愈系”的标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