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田无宇,就是孙武的太爷爷。
再之后,田无宇去世,他的长子田乞接班,成了田家的第六代家主。同时,田无宇的另一个儿子田书,因为替齐国打仗有功,所以就被当时在位齐景公,赐姓为孙,改名为孙书。
这个孙书,就是孙武的爷爷。
有意思的是,同样还是在齐景公在位期间,田家内部其实还出了另外一个超级牛人,这就是田穰苴。在正史上,田穰苴被誉为是姜子牙之后最牛的军事家,而且还是武庙十哲之一,位置就在孙武旁边。
田穰苴留在史书上的战绩,确实并不算多。史书上只是记载,齐景公在位的时候,晋国进攻齐国,然后晏子推荐了田穰苴,作为齐国的领兵大将,击退了晋国。而除了战绩之外,田穰苴最大的贡献,就是写了一本叫做《司马法》的书。
虽然这本书后来失传了,但这一点都不影响这本书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自从姜子牙去世之后,这是第一本完整系统阐述如何治军的专业书籍。光是凭这一点,田穰苴就足以进入武庙,享受后世的香火了。
因为田穰苴和孙武的姓不一样,所以后世大多数人提到这两个人的时候,总是会觉得这俩人没什么关系。但实际上,这俩人其实是出身同一个家族,都是陈完的子孙后代。史书上虽然没有明确记载田穰苴的详细先祖顺序,但他是陈完的子孙,这是没有争议的。
所以,孙武和田穰苴之间,不光是出身一个家族,而且亲戚关系还很近。另外,从两人的活动时间来看,田穰苴很有可能是孙武的长辈,但是同时,两人的生活年代,又有很大一部分是交叉的!
这样算下来,孙武能够写出《孙子兵法》,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家学影响,受到了田穰苴的启发?或者干脆就是田穰苴教会他如何打仗,如何系统的治理军队呢?
因为缺乏足够的史料支撑,我们也无法下定论。不过显然,这个可能性绝对是存在的。
出身田家这种大家族,而当时齐国在位的齐景公,又是一位非常英明的国君。照理来说,孙武当时应该留在齐国效力才对。但有意思的是,后来孙武偏偏结识了伍子胥,然后在伍子胥的举荐下,直接去了吴国做官。
对于孙武的这个选择,后世史学界存在很大的争议。而且直到今天,我们也没有得出一个结论。有人认为,孙武之所以会做出这种选择,是因为当时齐国常年内乱,没有孙武施展才华的机会。但如果猜测是对的,很多时间有对不上了。因为孙武去吴国公元前512年,这时候齐国内乱已经被平定了。
也有人认为,或许孙武并不是田家的后人,而是晋国贵族的后人。所谓的田家后人的说法,只是一种史料错误而已。而且,当时晋国正在联合吴国围攻楚国,这个说法倒是对得上号,但是和史料不符。
还有人认为,孙武当时去齐国,纯粹是因为伍子胥。因为两人交情太好,所以孙武抹不开面子,这才去了齐国。更有人说,或许是因为孙武在田家内部并非嫡系主脉,所以混的不好,这才选择离开齐国离开田家,远赴吴国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