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春秋战国风云,张少佐评书春秋战国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06-15 14:50:05

西周末年,王室衰微,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中国历史即将进入长达五百年之久的春秋战国时代。大争之世,唯论强弱存亡,大乱之时,方能改天换地,在浩浩五百年的历史长卷中,涌现出了许多雄才大略的英主明君,亦有经天纬地的治世能臣,更有传道受业的诸子百家。无论从政治、经济、军事还是文化层面都对中国历史甚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后人反复研究。

公元前782年,西周的第十一任君主,在位46年之久,已年过六旬的周宣王被刺身亡,其子姬宫湦继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周幽王。

说其著名,大多因为“烽火戏诸侯”的故事,然稍有考证就会发现,这个流传千年的故事纯粹是由人为编纂而来。那真实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从周宣王开始说起。

周幽王之父周宣王在位46年,在位期间东征淮夷,西讨姜戎,南伐楚蛮,可谓战火不断,国库空虚,所谓的宣王中兴更像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宣王三十九年,发生的“千亩之战”,更是导致周王朝南国之师全军覆灭。在此情况下,周王室实际上已经是外强中干,摇摇欲坠,而此时的各路诸侯已然不满于久居人下,都在各自壮大,蠢蠢欲动,静观天下大势之变化。而周王室内部同样是党派林立,内部斗争不断。面对如此内忧外患,积重难返的局面,已是中年的周幽王即位之初又当如何抉择呢?

周幽王首先立申候之女为王后,其子宜臼为太子,西申国为姜姓,位于周王室西北方向,介于周王室与西戎之间,而西戎亦是四岳之后,也为姜姓,与西申有血缘关系,所以西申国无论是地理位置或是政治关系均介于周王室与西戎之间,周王室与西戎战争不断但始终未能完全将其剿灭,可见西戎的战斗力一直是很强悍的,而西申国的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起到了阻隔、缓冲和调解的作用,所以从周武王至周幽王一共十二任君主,有七个周王的后妃为姜氏,周王室与西申国一直维持着联姻的关系,以巩固和保卫都城的安危。

周幽王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继续任用三朝元老皇父尹吉甫为太师,同时又重用虢石父,郑桓公等人建立了自己的执政班底。

由此可以看出,周幽王即位之初虽未表现得多么惊艳,但起码在政治决策上是谋求稳定的,未有出格之举。然好景不长,天灾人祸接踵而至,周幽王二年,三川地震,周王朝都城附近的泾、渭、洛三河一带都发生了地震,河川枯竭,岐山崩塌。对国家实力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周幽王三年已有废黜太子,另立褒姒之子姬伯服为太子之意,周幽王八年,老臣皇父敏锐察觉到内部斗争的白热化选择带领自己的部下隐退东迁,不问朝政。同年周幽王正式立褒姒之子为太子,申后为求自保带着宜臼暗中逃回申国。此处的历史事件向来争议颇多,需要说明的是,首先我们回看历史不能脸谱化,周幽王立褒姒为后,小说家言说为喜爱,更是编纂了“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流传了千年,实际上可能是周幽王想要减少被申国的制约,扶持褒国以为己用,其次按常理,古人的名字是有讲究的,按照“伯仲叔季”的次序,伯服应年长于宜臼,若是如此,废长立幼并不成立,应是废嫡立庶。而烽火戏诸侯之说,引用近代历史学家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的评价:“此委巷小人之谈。诸侯并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骊山一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无需举烽。”2012年,北京清华大学整理获赠的战国竹简《清华简》时,也发现竹简上记述周幽王是主动进攻申后外家申国,与前者互为佐证。

周幽王废黜太子一事,对于申国来说 已然是一个明确的敌对信号。申后带着宜臼回到申国后,申候就已经开始谋划,联络了缯国及西戎,以外孙宜臼大做文章并传出立宜臼为王的信息。而此时的周幽王也在积极地为战争做准备。一场翁婿之战即将拉开帷幕。

公元前772年春天,周幽王与诸侯在太室山会盟,同年秋收之后,王师沿着泾河向申国发起了进攻,然而却久攻不下,次年春,西戎突袭王师,周幽王被迫往东撤退,最终被西戎斩于骊山脚下,全军覆没,西周灭亡。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纵观西周的灭亡史,可以看出西周的灭亡是一个长期的政治衰败而导致的质变,同时也有周幽王决策上重大失误的原因,但归根到底是分封制本身的弊端导致,这也是周王室由此一蹶不振的原因。那么西周灭亡之后又发生哪些重大事件呢?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