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想象中的炸山引水路径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首先咱们来了解一下被炸的主角喜马拉雅山脉。它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平均海拔在7000米以上,全长可达2400公里,凭借一己之力分开了东亚大陆和南亚次大陆。
在喜马拉雅山上有着诸多的高峰,其中著名的珠穆朗玛峰一直都是人类渴望征服的地方,而且根据观察来看,珠穆朗玛峰一直都在长个儿。
由于它的阻挡,导致山脉两侧的气候差异十分明显。
喜马拉雅山脉两侧的气候差异非常明显
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年均降水量可以达到11000毫米左右,孕育了大量的河流。而我国的西北地区就位于北麓,水汽在艰难跨越山脉之后,就变得很弱了,导致此地年均降水量在200到500毫米,甚至有部分地区的降水在50毫米左右,简直就是跳楼式下跌。
资料显示当地势每上升1000 米,温度会降低6℃,暖湿气流在向北的爬坡过程中就会形成迎风坡降雨。
其次,大气当中的水汽并不是任咱们摆布的,单位质量的水汽含量要受克拉伯龙-克劳修斯方程的约束。
克拉伯龙-克劳修斯方程对水汽的限制
在这个方程当中,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温度。如果温度不达标,水汽的含量就会显得不足,这也是为什么全球的水汽呈现出热带多两极少的原因所在。
这样的话,即使水汽顺利进入,然后通过炸开的山口,它的含量也会受到温度的影响。
因为根据资料来看,这股水汽要想抵达西北的干旱地区,需要翻过层层的“山峦”,其中有冈底斯山脉、巴颜喀拉山脉、昆仑山脉等等。所以不论它再怎么潮湿,翻山越岭之后都会被“榨干”,在这种情况下,咱们费劲炸个口子也无济于事。
水汽经过豁口后还面临西北的诸多山脉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建议被下了结论之后,依旧有科学家做过进一步的预估研究。那时曾庆存和赵思雄,指导手下的研究人员进行了数据测验。
最终发现,打开通道确实能让水汽的输送能力变强,但是通道可不是只有一边能“通风”的。所以,喜马拉雅山南侧的湿气流到达豁口时,就会和来自北方的干燥空气相遇,然后在这里“打一架”,两败俱伤之后,湿气流就更没有力气爬坡前往西北了。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样似乎也没什么危害,问题是研究还显示,这一做法会导致北部的干空气势力变强,影响南侧的水汽输送量,最终导致东南部地区的降水变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