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布一诺千金是真实的吗,季布一诺千金的故事概括50字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06-16 10:14:53

前言

小编很小的时候就曾听说过关于季布“一诺千金”的典故,这个典故将季布描绘成一个特别讲信用的人。其中包含一个家喻户晓的谚语:得黄金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段话已经成为教育孩子诚实守信的经典语录。

季布一诺千金是真实的吗,季布一诺千金的故事概括50字(1)

一诺千金

但是当我翻看关于这个典故的介绍,居然发现,季布“一诺千金”的出处竟是司马迁的《史记》。

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闲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

这就是《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中关于这一事迹的记载。我们今天对季布的评价,称其“一诺千金”,也是根据太史公笔下“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一句演化而来。

但是,当我们细心阅读《季布栾布列传》时,会发现,似乎太史公为季布列传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的诚信。

成就他“一诺千金”的美名,或许只是一个的巧合,因为这恰好是古往今来“诚实守信”的最佳解释,是宣传这一信条的最好材料。那么,太史公缘何要写季布,而且将他与栾布合并列传?

季布一诺千金是真实的吗,季布一诺千金的故事概括50字(2)

太史公司马迁

这要从太史公独特的身世和传奇的经历说起。

早在上古颛顼时代,让南正重掌管天文,北正黎掌管地理,也就是掌管国家的天文历法和山川人文。这之后,他们的后代也是薪火相传、恪守本职,世代担任天文地理的记录人。

重和黎的职位演化到后世,就是我们经常从书籍和影视中接触到的管天文历法的钦天监和记录历史的史官。所以,黎也就是后世史官的始祖,是最早由帝王任命负责记录历史的人。

到了西周宣王时代,重、黎的后裔程伯休父因为屡立战功,被任命为大司马,封为侯爵,封地在程地。他的后代一部分以封地程为氏,一部分以官职司马为氏。所以程伯休父是司马氏的始祖,司马氏是重黎的后代。

季布一诺千金是真实的吗,季布一诺千金的故事概括50字(3)

司马氏始祖程伯休父

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世典周史。惠襄之闲,司马氏去周适晋。晋中军随会奔秦,而司马氏入少梁。

读到这里,大家可能就能想到,为什么司马迁和他的父亲都担任汉武帝的太史令了。司马氏传到司马迁父亲司马谈这一代,汉武帝重新将掌管国家历史的重任交给了司马谈,任命他为太史令。

能得到武帝的信任,将这样一个重要官职交给他,我们可以想见,老太史公内心是无比激动的。毕竟,家族已经很久没有在担任过这样的职务。祖宗的传统早已经被后人抛之脑后。所以很想在他这一代能有所作为,将祖先的事业发扬光大。

可是天不遂人愿,由于武帝前往泰山封禅,没有带上老太史公,所以内心十分不甘,因为这是千年难遇的历史性事件,作为掌管历史的官员,却不能同行,这是一个多么大的遗憾。

想到皇帝对自己的不信任,想到自己弘扬祖先事业的宏愿不能实现,老太公就一病不起了,临终前拉着儿子的手,说下了一段语重心长的话。

“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老太公将司马氏的由来和历史使命告诉了儿子,同时也将自己未竟的志向一并托付给了儿子,勉励他著书立人、弘扬史学。

我们都知道西周曾是一个严格的宗法制国家,上有分封制确定了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天子行王事,诸侯共举之”,下有《诗》、《书》、《礼》、《乐》规范了人伦纲常的社会道德。使得西周几百年内天下一统、海内平静,这是古时众多贤臣俊才向往的社会。

到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后,王道不兴、《礼》、《乐》被废,东周以后诸侯之间尔虞我诈、争相讨伐,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强盛的王朝自此走向了分裂,战火不断。

季布一诺千金是真实的吗,季布一诺千金的故事概括50字(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