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注释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共160篇;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共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分为周颂、鲁颂、商颂。《诗经》中的诗歌以四言为主。《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
- 日落天黑,还在露水中泥地里劳作,怎能没有怨言?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全诗在反复中强化,在叠加中升华,表情达意,痛快淋漓。内容极其单纯,以重章叠句营造特别的氛围,抒发质朴率真的情感。
- 选自《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式微,意思是天黑了。式,语气助词。微,昏暗。邶bèi风,邶地的民歌。邶,今河南淇县北部一带。
- 胡:何,为什么。
- 微:(如果)不是。
- 君:君主。
- 中露:即露中,在露水中。
- 微君之躬:(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躬,身体。
译文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快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国君你,哪会夜露湿我衣?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快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哪会夜间脚踏泥?
主题归纳
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描写了人民行役的艰难困苦,表达了他们对统治者的怨愤与抗议。
写作特点
1.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婉转而有情致,同时启人深思。
2.全诗在反复中强化,在叠加中升华,表情达意,痛快淋漓,体现了《诗经》中常见的风致:内容极其单纯,以重章叠句营造特别的氛围,抒发质朴率真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