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越剧相比,粤剧在国内的知名度似乎差一些;但若将视界扩展到了全球,粤剧的影响力则几乎可与京剧掰一掰手腕。广东是侨乡,世界各地都有广东人,有广东人聚集的地方就有粤剧。
由于语言与文化的差异,粤剧只在两广地区有广泛的听众,对距离较远的北方来说,粤剧则是较陌生的剧种。在我了解过的文化水平尚可的豫剧和京剧戏迷中,只有几位简单了解过粤剧的知识,但对粤剧剧目几乎没有了解过。没了解过不是错,知道这些也没什么了不起,我只是想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更多的戏曲信息而已。
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
传播信息也是有技巧的,如了解一个剧种也有一些技巧,首先要深入了解该剧种最杰出的艺术家,这些艺术家的成长历程伴随着剧种发展的盛衰起伏,而除了昆曲这类历史极长的少数剧种外,其他剧种的关键发展期都在近150年左右,时间不算长。了解了两三代艺术家的艺术生涯,就基本把握了剧种的发展史,知道了代表剧目,也知道了一些师承和其他情况。以此为主干,就可以将知识框架建构起来,以后再深入了解就有了方向。
梅花奖
第一步是了解杰出艺术家,此文就将获得过“中国戏剧梅花奖”的粤剧演员视为是粤剧界的最杰出艺术家。当然获奖不代表一切,评奖也有沧海遗珠。“梅花奖”创办于1983年,是中国戏曲类最高奖项,2005年之前每年一评,之后每两年一评,还设有“二度梅”和“梅花大奖”。
梅花奖已经走过了38年29届,七百余位演员获得该奖,粤剧界共有22人,共24次获得过梅花奖,在众多剧种中排名较前,这也证明了粤剧的影响力。粤剧界的24次获奖具体情况如下:
- 1989年第6届 冯刚毅 深圳市粤剧团
- 1991年第8届 丁凡 广东粤剧院
- 1995年第12届 欧凯明 广州市红豆粤剧团
- 1995年第12届 陈韵红 广东粤剧院
- 1997年第14届 倪惠英 广州粤剧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