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存在多少年了,海南岛以前叫什么名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06-23 10:34:49


海口骑楼老街建筑群初步形成于1920年代至1940年代,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距今有600多年历史。

骑楼的历史与海口早期的对外开放息息相关。

晚清时期,海口是当时全国对外开放的口岸之一,全岛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南洋谋生的人开始回家乡投资建设。

1849年,最早的骑楼在水巷口、博爱北路一带的四牌楼街区建成,整片骑楼街区就是从这里延伸开来,形成了规模。

海口骑楼街区的发展源于海上贸易与航运的发展,

当时海口海运航线可到达曼谷、吉隆坡、新加坡、西贡、海防以及香港、厦门、台湾、广州、北海等,

因而活跃于东南亚与大陆沿海区域的商户和劳工成为传播南洋文化的载体,

也将各地的建筑风格和样式带到海口,形成了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欧亚混合的城市风貌。



《九》澄迈美榔双塔

海南岛存在多少年了,海南岛以前叫什么名(9)




美榔双塔系元代古塔,俗称“姐妹塔”,位于海南省澄迈县美亭乡美榔村东南面。

建于元初年代,为佛教舍利石塔,原为辑瑞庵前塔,今庵毁塔存,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为何又称“姐妹塔”?明《正德琼台志》记载:“元乡人陈道叙有二女,长灵照适人,次善长出家居庵。道叙为捐钱一千缗建立此塔,高五丈余,层檐七级,一座六角,一座四角。石工精巧。”

又载“辑瑞庵在县南四十里王家都,元建。乡人陈道叙为次女尼善长施田于庵。安抚使谢图南扁名。买榔二塔在辑瑞庵前左右深田中。”

从中看出生活富足、家道殷实的乡绅陈道叙为纪念长女灵照出嫁士庶,次女善长出家为尼而捐资“一千缗”为二女兴建双石塔。

同时,还额外捐出田地给小女出家为尼的辑瑞庵。

此行此为,尽显老父亲怜爱女儿的切切情愫。至今,姐妹塔双乔并立,婥约依旧。

民间还有关于俩姊妹的传说:姐灵照与妹善长拥有椰子“聚宝盆”,盆里总有舀不尽的米和金银,她们俩常常从“聚宝盆”里取出米和金银分发给穷苦的乡邻,为纪念两个信仰佛教的女儿而建双塔。


《十》儋州中和宁济庙

海南岛存在多少年了,海南岛以前叫什么名(10)



宁济庙位于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镇,中和镇是海南的古镇之一。

在镇州前街上,一棵绿叶扶疏的凤凰树掩映着一座古朴的庙宇,这便是宁济庙。

宁济庙始建于唐代,是海南建筑年代最早的冼庙。

宋绍兴年间,封冼夫人为显应夫人,名其庙为“宁济”,宋高宗赵构亲题庙额诰。

千百年来,宁济庙几经重建,至今香火长盛。

据地方志《儋州志》载:“自唐末已立庙。”

此庙是儋州黎民百姓为纪念冼夫人而建造的。

现存的宁济庙为1920年重建。

庙里建有大殿堂、八角亭,庙大门雕梁画栋,十分壮观。

庙前,九具石雕人像跪立于影壁墙。庙宇间石碑屹立,墙壁上彩绘花卉鸟兽,琪葩瑶草,争奇斗艳。

冼夫人(冼英),公元六世纪我国南方越族杰出的政治领袖和军事家,*总理曾经赞誉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巾帼英雄。

冼夫人历经梁、陈、隋三个朝代,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

千百年来,冼夫人一直被人们所缅怀、敬重和崇拜。


《十一》海口府城鼓楼



海南岛存在多少年了,海南岛以前叫什么名(11)

府城鼓楼位于海口市琼山区府城街道鼓楼街内的古城垣上,是一座土木结构,古朴大方的城楼。

鼓楼原名谯楼,又称文明楼。明洪武五年(1372年),海南卫指挥使王友所建,明清两代多次重修。

台基为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扩建而成。

据《琼州府志》和《琼山县志》载,府城是海南卫的所在地。

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鼓楼坐落于城之正中偏南。

楼内有重兵驻守,居高临下,以窥城内外动静,卫护治安,是古代一项军事设施。

楼内原有明正统元年(1436年)铜禁钟一口,钟铭记述了捐资铸钟情况及祈求国泰民安之意,现存五公祠。鼓楼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楼下城庸宽厚,下临旷野,有石级拾登,直通城门。原楼高三层,现仅存二层。均受历代珍视,故屡毁屡建。从鼓楼碑文记录,可知它近500年来的兴替迁易。

从明代从化十七年(1481年),卫指挥使李泰增砌台基副使徐斐设置铜台滴漏以计时起,曾多次修建和迁易。

万历十六年(1588年),鼓楼又遭火焚,及至次年,副使孙秉阳、郡守周布贤才移建于城之东门内,为今镇之东门。以后,郡守涂文奎,又移至旧址复建。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琼山发生大地震,鼓楼又遭塌毁。次年,尚书王诲遂重修,乃保存今楼。

门额上分别灰塑“海南壮观”与“奇甸文明”楷字。


《十二》琼台福地

海南岛存在多少年了,海南岛以前叫什么名(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