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好大姐鲁月娥
作者:江湖浪子(鲁宗德)
●近日,重读《黄梅雨竹轩》公众号上的一篇热文一一《鲁月娥:与伟大领袖*合影,黄梅第一人!》,引起了我对孩提时代的一幕幕终身难忘的记忆,亲情的暖流久久萦绕在我的心间……
●文中的鲁月娥女士(现年85岁)正是我嫡亲的大姐姐。她的小名叫鲁小女,是一个从小浸泡在苦水中、在贫苦农家长大的水乡姑娘,出生于一九三八年农历六月十六,祖居湖北省黄梅县蔡山区曹坝公社江华大队鲁家埠生产队。大姐姐在家中排行最大,下面还有一个大妹妹和两个弟弟,而我就是她的小弟弟。
●俗话说"长嫂如母,长姐当娘"一一作为家中的“大姐大”,她不但要照顾好两个小弟和一个大妹妹,还要帮助父母双亲做许多活计营生。即使生活再难,日子再苦,也从来没听到她喊出一声屈,叫上一声累。因此,我们全家人都十分信任、依赖并万分倚重她!
●话说一九五四年夏季,老天连降暴雨,洪水迅猛上涨,于是黄梅南部今天刘佐小池蔡山新开四个乡镇的百里长江岸线彻底溃堤破坝了。一时之间决堤的江水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以排山倒海、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江岸边的所有房屋,树木,庄稼、牲畜全部淹没殆尽,整个黄梅南部与万里长江合为一体,一片汪洋,十里八乡落难的老百姓只好悲怆无奈地四处逃荒。据说现如今蜚声海内外、红遍大江南北的中国戏曲“五朵金花”之一的黄梅戏一一源自湖北省黄梅县的采茶戏一一又称“花鼓戏”、“黄梅调”、“黄梅腔”、“下河调子”一一就是被历史上屡屡频发的一场场因长江溃堤引发的“大水”冲到了邻近的安徽(以安庆地区为中心)、江西和江苏去的。
●当年洪水暴发,汹涌肆虐,一泻千里,好端端的家园竟被“大水”冲了个无影无踪,受灾百姓背井离乡,流离失所,苦不堪言。父母双亲连忙带领我们兄弟姐妹四人火速奔向对面江堤,在堤岸边上临时搭建了一个小茅棚暂且栖身。全家老小没吃没喝,缺衣少被,走投无路,生活顿时陷入断粮断炊的绝境。
●后来,感谢党和人民政府迅速组织力量抗洪救灾,于是我们全家都迁到花尔山(今大河双峰山)暂避一时,单独留下大姐姐一人看守茅棚。好在大姐姐从小就很懂事,而且头脑特别灵活,意志无比坚强,胆子比男人还要大一一当时被“大水”淹没的蔡山鲁家埠老家所在的地方,横直几十里只有她和大叔父二人!大叔父是靠捕鱼为生的,家里有渔船,大姐姐每天就跟着大叔父在水里捕鱼,打捞一些刚刚溺死不久的猪、牛、羊等当作口粮,没吃完的就用盐腌制晒干,然后就和大叔父一起上花尔山,把干鱼干肉送给我和全家人吃。我的好大姐,真可以称得上是父母双亲的“左膀右臂”一一有了她,我们全家、兄弟姐妹什么也不怕!诗赞大姐曰:爱家爱国情义深,临危不惧苦先斟。双肩勇挑千钧担,百里送粮暖人心。
●再后来,洪水终于退了,我们才得以返回家乡,然后另起炉灶,重建家园。为了全家人的温饱,大姐和她的姐妹们结伴相邀,一起到九江庐山一带做女工,当学徒,学习织袜纺纱,样样都能干。后来又经堂姐姐介绍进入九江市国营庐山茶林场工作。当年的国营庐山茶林场直属福州军区所辖江西生产建设兵团分管,主要任务是种茶采茶、种药、培育药材新品种等,大姐姐的工作是把种出来的药材进行加工,制成新药。那时的大姐姐不但吃苦耐劳,而且对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严把质量关,后被破格提升为技术员(因为我们家中贫困,大姐姐哪有上学念书的机会啊)。
●一九五七年,由堂姐夫介绍,大姐姐嫁给黄梅县中药材公司采购员程安国同志,大姐夫为人正直,坦率真诚,品貌端正,是个值得托付终生的好男人。因为在那个年代家家都很穷,大姐姐出嫁时家里哪里拿得出什么像样的嫁妆啊!大姐夫出身于地主家庭,阶级成分不好,被迫从程新屋自然墩举家迁居到相邻的孙家塥,家里经济状况自然更差。兄弟三人中,大姐夫排行最大,他从小读书成绩优异,后来考上黄梅一中,一中毕业后参加工作,在黄梅县中药材公司上班。大姐夫家底子特别薄,简直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和大姐姐结婚,甚至连一间小小的婚房都没有一一他们是在黄梅县中药材公司单位宿舍内结婚成家的。
●一九五八年,大姐姐的大儿子(我的大外甥)出生了。正当夫妻恩爱、欢度蜜月的时候,大姐姐接到庐山国营茶林场(兼制药厂)紧急通知一一速回原单位接受新任务!大姐姐只好把刚出生不久的大儿子交给家中的公婆二老看管照顾,辞别丈夫和亲人,最后在庐山美庐别墅受到伟大领袖*的亲切接见,并在别墅前同工作人员一起与*合影留念!
●这次上庐山,是大姐姐有生以来最有意义的一次!当时党中央和*要在庐山召开重要会议,并交给福州军区直属国营庐山茶林场一项重任:研制生产人参膏,作为礼品馈赠与会的全体中央委员。场党委经过研究,郑重决定一一请回鲁月娥同志,让她担此重任。大姐姐临时受命之后,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差迟,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出色地完成这项光荣而又艰巨的政治任务。只有这样,才不会辜负党中央和*的殷殷嘱托!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自己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在全体工友们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经过两年创造性劳动与忘我工作,人参膏终于研制成功了!全厂顿时一片欢腾!在交付人参膏那一天,庐山上空碧蓝如洗,万里无云,牯岭街、大礼堂和山路上处处红旗招展,迎风飘扬。大姐姐手里托着人参膏,健步来到*身边。*接见了大姐姐,并与她亲切握手!在工作人员的簇拥下,大姐姐和*一起在庐山合影!那一年正是一九六一年一一这张黑白合影集体照至今保存在庐山博物馆里,完好无损。有兴趣的读者,有机会去庐山旅游,一定可以亲眼目睹这张永载史册的珍贵照片,见证一代伟人*的爱民情怀与亲民风范。
●一九六三年,大姐姐的小儿子(我的小外甥)也出生了。为了便于照顾小儿子,也为了早日结束牛郎织女般的夫妻生活,大姐姐只好依依不舍地辞去了庐山茶林场的这份工作,回到黄梅县中药材公司上班,每天切药、晒药,拼命干活。后来为了照顾一双儿子和公婆二老,大姐姐不得已又辞去了黄梅县中药材公司的工作回老家一一土桥区百万公社同心大队孙隔小队,在乡下做了一间土砖毛坯房,勤扒苦做当社员,勤俭持家过日子……
●就这样,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的大姐姐,情深无悔、义无反顾地回归家庭,把全部生活与梦想寄托在“希望的田野”上,做到了“去留肝胆两昆仑”!为了照顾全家,她毅然两次辞工,决然回乡务农,侍奉公婆,养儿育女,团结兄弟,和睦乡邻……而此后全部家庭生活的重担几乎都落在大姐姐一人肩上,全家在经济上几乎全靠大姐夫一人的工资来勉强维持了!
●听父亲讲,大姐姐在生活上吃过的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大姐姐自从回农村种田种地干家务、生儿育女带孩子以后,一年到头都难得与娘家人见上一面。父亲思念大女儿,从蔡山鲁家埠出发,步行六、七十里到达县城(那时候没有公路,路上也搭不到车,上哪儿都是靠“11”号车一一双脚步行),又步行二十多里走到杉木孙家塥,只为探望一回许久未曾谋面的大女儿。
●不探不知道,一望心拔凉!原来大女儿家不仅没有厨房和土灶,连炒菜的铁锅都没有一口,而是用几块土砖支起一片还算完整、不知从哪里“谋”来的破旧的缸瓦片煮饭和炒菜一一这件“文物”如能找到,完全可以载入家史,甚至捐给黄梅县博物馆,供人参观。
●吃饭时,父亲和大女儿相对无言,欲语泪千行,父亲心疼大女儿,更加心酸不已,哪里还吃得下一口饭呀!当时父亲掏出自己存下来的“巨款”一一十元钱(那年代十元钱相当现在千元左右),让大女儿到不远处的沙岭岗供销社买回一口铁锅炒菜做饭,后来又好歹在土屋旁边建了一个茅棚,权作厨房之用。
●不忘苦中苦一一有一件往事,至今在我的脑海中记忆犹新:记得大姐姐的小儿子(老二)和大女儿(老三)出世时,身上连一件像样的婴儿服都没有。夏天里,小儿子每天都是赤身裸体满地跑,大女儿就拿一块手帕拴根绳子挂在脖子上遮住胸口而已……冬天气温下降,天气变冷了,于是他们的外公(我的父亲)就请裁缝师傅给兄妹二人分别做了一件崭新的棉衣,好不容易才让他们度过了一个温暖的冬天(蔡山历史上盛产棉花,还用棉籽油炒菜吃)……
●珍惜甜中甜一一去年(2021)初夏,83岁高龄的大姐姐,在媳妇、女儿的一路陪护之下,兴致勃勃地登上了日思夜想、魂牵梦萦的匡庐山,找到了自己六十年前的青春靓影一一在国营庐山茶林场工作期间,邂逅伟人*,并与*亲切合影的黑白集体照一一这是她人生最出彩的高光时刻(时年23岁)!
●大姐姐鲁月娥出嫁前,能凭一己之力为娘家的父母和弟妹撑起一片晴空,出嫁后又为夫家生育两男四女,茹苦含辛,养活了丈夫一家人!我的好大姐,一生辛苦劳作,艰辛备尝,现在终于苦尽甘来,儿孙满堂,实属不易!祝愿她老人家在有生的日子里更加健康长寿,福禄双全!
●小弟弟鲁宗德在此谨将大姐姐平生事迹,凭此短文略加表述,并殷切期望鲁、程两家永结秦晋之好,而两家的子孙后代都能够从大姐姐嫁到程家后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光荣家史中汲取永不枯竭的前进动力,从而开创更加美好的新未来!
二O二二年十一月十六日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作者简介:
鲁宗德,
网名江湖浪子,
黄梅蔡山人氏。
一九七四年毕业于
蔡山区高中,
爱好文学、诗词、
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