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即便如此,萨拉希也坚持住了自己坚定的信念。
被拘禁在监狱中并遭受严刑拷打一直以来都是令有着极端思想的人,甚至是普通的信教者走向恐怖主义的关键环节,一方盲目的复仇怒火点燃了另一方更多仇恨的根系,而萨拉希却在面对如此不公时守护住了内心的平和。
萨拉希没有被绝望或是怒火所吞噬,即便深陷困惑看不到出路,他仍旧能从信仰中获得坚持下去的力量,他的乐观以及与未曾见面的狱友马赛的友谊都在片中挥洒着浪漫色彩。
其实萨拉希这一角色的塑造仍留有进一步充实的空间,但塔哈·拉希姆的演技的确赋予了这一角色足以打动观众的灵魂。
在他的眼中,看不到仇恨,他的彬彬有礼没有丝毫刻意,当结尾出现了萨拉希的真实原型时,那种和电影无缝衔接的感觉就是最好的证明。
信仰在片中其实一直都发挥着重要的正面作用,监狱中众人齐声祷告的悠扬和音是片中最具有仪式感的段落之一。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演的斯图最终选择了对正义与人权宣誓忠诚,而不是继续投身于盲目的复仇*的决定,这也是在教堂充满神圣气息的环境下做出的,现实中不断燃烧并导致诸多灾难的信仰冲突在片中展现了最为美好的一面。
“我尽最大努力不去夸大、不加低估。我尽最大努力对美国政府、对我的同伴们,以及对我自己保持公正”这是萨拉希在其日记中写过的话,也是本片所传递出的理念。
使人向善的信仰与法律所象征的公平正义之间就这样被建立了无形的纽带。
而影片对于人权的讨论同样有着思考空间,萨拉希的个人悲剧始于一种强烈的情绪,即9·11后对于遇难者的极大同情,以及对于恐怖分子的愤怒,对于众多目睹了这一灾难的国家与民众来说,这是一种超越了文化与国界的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