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就是要诚实,言而有信,它是做人之本,也是一种美德与品质,更是人格的体现,处世的准则。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诚信一直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那么我们的古人是怎样做到的呢?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 历史上称为“三晋”。在“三晋”之中魏国最为强盛。魏文侯是个贤明的君王,他对有才能的贤士很是器重,为了得到有才能的人,不摆君王之架,他以诚实守信为立身之本。
魏文侯知道有位叫段干木的人是为贤才,并不为名利,不畏权势所动,隐居在西河乡下,魏文侯驱车前去拜访。段干木见魏文侯,乘坐高头大马,举着旌旗来到自家门前,他翻墙躲避起来。
第二天魏文侯在段干木住的西河村边把车停在那里,步行前去求见,段干木仍未见到。这样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段干木见魏文侯是诚心诚意来见他,于是出来相见。魏文侯请他上车,回到都城,共商国事。
四方贤士听到此事,纷纷前来投奔,魏国人才济济,国运由此昌盛。魏文侯是位守信之人,有一天正下大雨,魏文侯和百官共议国事。雨下个不停,到了中午时分雨仍在下,他叫随从备车打猎。大臣们说下大雨不能打猎,魏文侯说,我和旁人约好下午打猎怎么能失约呢?于是带着随从登上车,很快地消失在白茫茫的雨帘之中。
由于魏文侯示诚信为立国之本,言而有信,得到魏国百姓的拥戴。魏国在丰收的年份,魏文侯以平价收购粮食,等到荒年,他能以平价把粮食卖给老百姓,调动老百姓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由此魏国成为当时三晋中的强国。魏文侯以诚信得贤才,以守信赢天下。
古往今来,为人处事都离不开诚信,我们教育孩子要做一个诚实的人,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守信,人与人之间交往要真诚,家庭和谐离不开忠诚,而作为君子标准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信字放在五常的最后,代表着最基础的道德准则。道德的原则是责任,假如一个人言而无信,意味着这个人根本就不愿意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任,没有道德底线,则一无是处,必将一事无成。做一个诚信的人,内心光明必然带来外在之美,因为相由心生在社会交往中更会带来更大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