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与海清截然不同。
海清一口西北话,怯怯懦懦的说着。
在太阳下暴晒,晒黑了,出了许多褶子,看着老了很多岁。
在拍摄结婚照那场戏时,海清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
她说:那个眼神不是曹贵英的眼神,而是一个来农村体验生活的女演员的眼神,不真实。
看着身边那个本来就是农民的男主角,她说,那是她学习的目标。
到剧组之前,海清得知男主角不是专业演员是导演的姨夫,一下子就懵了。
不是专业演员在操作和配合上有很多不便利。
到了剧组,海清觉得自己是业余的。
整部影片只有海清一个“业余”的。
其他都是真真正正的农民。
这一个镜头他们磨了很多遍,才找到了曹贵英的影子。
有一天,他们去县城买东西,导演故意让海清去金店挑首饰。
有个牌子是海清代言的,她的巨幅海报挂在柜台后,她走过去,询问首饰的价格,售货员一脸“你都这样了还来买首饰?”的表情,爱答不理。
剧组工作人员都笑了。
海清获得了很大的满足感。
她融入进去了。
拍到一半,经费出了问题,导演跑到北京拉赞助,这段时间,海清就在花墙子村生活。
最后,导演拉来了300万才继续了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