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唐诗300首 九
朋友辛渐,
就要离开江宁去洛阳了,
王昌龄一路送朋友到镇江。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寒寒凉凉的雨水,
下了一夜仍未停,
迷迷朦朦,
与苍苍茫茫的江水连成一片。
天刚朦朦亮,
朋友即将乘舟远去帝都洛阳,
只留下楚山孤零零地立在江边,
独自惆怅。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寥寥几笔,区区十来个字,
就勾勒了一副送别水墨图。
有山,有水,有舟,
有雨,有你,还有我。
寒寒凉凉的不仅是雨,
还有诗人与朋友离别后伤怀的心。
孤孤零零的并不是山,
而是独自留在江宁的诗人自己呀!
纵有千言万语送君,
却不知如何说起。
多想随君一起乘舟而上,
去那繁华的帝都
与亲朋好友相聚,
把酒当歌。
不拘一格的王昌龄,
一生坦荡,虽因生活小节问题被贬至江宁。
仍不忘让去洛阳的朋友替自己表明心迹,自证清白。
我的心一直都是冰心玉洁,明月可鉴的呀!
不得不说,这情商还挺高的!
虽然被贬到江宁,
身处逆境,
但不抱怨别人,
亦不自怨自艾。
仍然高风亮节,
坚守内心的一片明月。
可以说如果没有伟大的品格,
也就没有伟大的艺术家,
亦没有伟大的诗人。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一句诗,让很多人误以为洛阳,就是王昌龄的家乡。
也让洛阳,千百年来成为了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心中的故乡。
其实,洛阳,只是王昌龄被贬江宁丞时路途经过而已,在那停留有半年之久,并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不过,洛阳,作为九朝古都,千年陪都,在盛唐时与长安并称两都。
曾被唐睿宗下诏书亲封为大唐神都。
在当时是唐朝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更是文人墨客拜亲访友,逗留居住的圣地。
王昌龄(约公元698— 约756年),出生于盛唐之初,卒于盛唐之末。
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早年家贫,从事农耕。二十三岁前后,曾居嵩山学道,二十六岁从军边塞,赴河陇,玉门关,写 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边塞诗。
著名的《从军行》,《出塞》就是这段时期写的。
出塞
【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跨越了时间和空间,气势非凡,格调高昂。
从中也可以看出王昌龄保家卫国,驰骋沙场,建功立勋,守护边疆的英雄壮志。
想来诗人也曾是战场上一名英勇*敌,舍身忘死,金戈铁马的武将吧!
王昌龄快三十岁才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五十岁时左迁授江宁丞,后来又贬为龙标慰,当时挚友李白还写了一首诗赠与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与王昌龄写的“一片冰心在玉壶”遥遥呼应。
不管世人怎么诋毁你,我知道你的心仍如明月一样皎洁纯真。
让我对你的担忧和关切之情,随清风明月一起,伴你同行吧!
志趣相投心人,总是惺惺相惜,相知相怜。
李白对挚友王江宁的关爱,浪漫又深情。
王昌龄是个特别喜欢交朋友,重友情的人。
几乎盛唐时期的所有著名诗人,如辛渐、孟浩然、李白,王维、王之涣、岑参、高适等人都活跃在其朋友圈,而且相交甚厚。
他们在相互赠诗会友,饮酒作乐中,也相互学习,切磋诗艺。
新冠疫情刚在中国流行的时候,日本鹤山市市民捐赠给大连的抗疫物资上的两句诗火爆了整个网络。
这两句诗就来自于王昌龄的送友诗。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虽是相隔两地,却有江水相连,同云雨,共明月。
这首送别诗,伤感又不失大气,即是对朋友的安慰,也是对自己的宽慰。
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直抒那种悲悲切切的离愁又多了一份深情与豁达。
难怪后人称王昌宁为一“诗家圣手",
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美誉。
可悲可叹的是,安史之乱爆发,61岁的王昌龄避乱回乡后来竟为刺史闾丘晓所*。
《唐才子传》载: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
而刺史闾丘晓*王昌龄的原因竟是妒忌其才华。
古人云“财不外露”,以免遭*身之祸。
看来,才华也不能外露呀,也需藏其锋芒,以免遭小人妒忌,惹祸上身。
“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渐沮。”
最终,诗人的朋友张镐替王昌龄报了仇。
而他一生写下的诗篇,就如他冰心玉洁的品格一样,穿越时空,温暖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心。
他,曾是人间惊鸿客,一片冰心照古今。
生于盛唐之初,卒于盛唐之末,坎坷传奇的一生留下了无数优秀的七绝诗篇。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现在读来,仿佛仍能感受到诗人光明磊落,自证清白的坦荡心怀,和对朋友的一片真情。
我是清晨阳光M,
喜欢用诗词,愈疗自己,温暖你我。
一首好诗,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过梦的朝霞。
抚慰着每一个孤独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