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吴恺/图、视频
今天上午,在闵行一处偏僻的仓库,上海蓝天救援队已经报名第二批赴土耳其参加救援的30名队员接受了一场实打实的地震救援培训演练。
记者了解到,培训演练分为地震警报、现场封控、设置安全哨、生命搜救装备培训、搜索标识、建立营救通道、营救转运伤员、医疗救护八大项内容。
在接受培训的30名队员中,85后队员王峰在汶川地震发生后曾作为志愿者参与救援行动,时隔15年,再次接触这些和地震相关的救援设备,他有感而发,“再出发,使命必达。”
队员们学习使用设备
// 时隔15年,他报名再次援救地震灾区 //
“啪啪啪~”拿起手动破拆机,对着钢管一阵操作,钢管瞬间就裂开了。眼前这名人高马大的蓝天男队员叫王峰。他是第二批报名赴土耳其参加救援的队员中唯一一名有过地震救援经验的。
汶川地震发生那年,王峰只有22岁,彼时他大学刚毕业,听闻地震的噩耗后立即建立了一个名为“黄丝带华青志愿者”的QQ群,通过网络招募有意前往灾区参与抢险的志愿者,组建了一支“王牌突击队”。
王峰回忆说,当时他从志愿者来到绵阳附近的蓥华镇时,两辆车都抛锚了,周遭都是碎石路,他徒步几公里寻找能修车的地方,发现原本有几万人的镇上一个人都没有。“最后好不容易看到了一顶蓝色的急救帐篷,里面有一位医护人员,通过他的引导找到了一名修车的师傅。抵达灾区的路上满目疮痍,路上四处是哭泣的人,有的受灾群众告诉我整个家族只剩下一个人了。”
这段经历让王峰深受触动。前几天,当听到土耳其发生强震的消息后,他迫不及待报了名。王峰的本职工作是从事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来到培训演练现场,他发现了许多新的设备,比如生命探测仪、无人机探照设备、破拆机等等。
在培训现场,记者还发现了好几位女队员,可谓巾帼不让须眉。
曾经参加汶川救援的王峰
“老师,我的操作对吗?”女队员马丽霞操作着手杆,空中升起了一架无人机,在夜间可以起到照明的作用。
另一位女队员王璇则在尝试操作液压剪等,熟悉破拆八件套的用法。“大家都希望能为救援出一份力,我也不例外。现在已经接受了手动器械、液压剪、生命探测仪等专业培训。尤其是生命探测仪能搜到活人的信号,是第一次看到。”
现场,为队员们提供培训的是来自上海市民防办和闵行区民防办的专业老师。上海市民防防护救援中心防护救援科科员蒋文军告诉记者,液压机扩张钳、扩剪钳、无齿锯切割机等破拆设备都非常专业,还有好些搜救设备是汶川地震时还没有的,使用时也有窍门,比如生命探测仪主机打开后,搜救人员要离开主机三米,利用掌上电脑查看附近有无生命体征,这台探测仪最深的探测深度达到了7米。又如无人机照明是这几年才出来的新设备,在山区搜救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无人机照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除了便携式折叠担架,这几年业内还出现了卷式担架,在狭小的空间援救伤员时可以派上大用场。”
模拟救助伤员
// 实战演练,成功解救压在废墟里的队员 //
经过上午的培训后,30名队员分成3个小队开始了一场实战演练。
第一小队演练开始了,女队员王璇躺在“废墟”里,一动不动,其他队员的任务是清除障碍,救出伤员。
“一阵星光四射。”在用各种设备剪辑钢筋,破除障碍后,其余队员找到了“奄奄一息”的王璇。“听的见吗?你还好吗?你能动吗?”“我左臂骨折了”……
“一二三!起!”众人立即将王璇抬上了担架,第一小队队长杜文明则在旁边指挥大家“轻放”“把通道让出来”。他还提醒大家,如果周遭的光线比较刺眼,而伤员又是被完全埋在废墟里不见天日,救出来后可以毛巾遮下伤员的眼睛。
经过一番完整的演练后,杜文明和小队队员们做了复盘。“地震救援现场,伤员的伤情判断比较难。对方有可能骨折,一定要十分小心,防止二次创伤。”主业从事消防工程工作的杜文明加入蓝天救援队已有2年。他表示,自己时刻待命,听候指挥,一旦有需求就会立即出发。
上海蓝天救援队队长助理高峰告诉记者,当上海市民防办和闵行区民防办了解到救援队正计划派遣第二批队员后,主动安排单位的救援专家给上海蓝天救援队开展培训。只要前线指挥部有需要,会立即派出后备力量,队员们随时待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马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