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失踪,辞掉工作散尽家财,从此漫漫寻找路漂泊无依,风餐露宿,这对一个市井小家庭来说是本来无需承受的损失,除了物质上的精神上的崩溃更加残酷,鲁晓娟在失去孩子时候经常不吃饭,凌晨两三点失眠只能呆坐,愧疚也常常让这些家庭不敢再要孩子,在心灵上给自己套上对失去亲人背叛的枷锁,就算找回了孩子,大多数父母又像田文军一样失而复得除了欣喜就是恐惧,以至于出个门丢垃圾都扛着睡熟的儿子。
所以即使是面对如此悲惨的李红琴,也无法彻底原谅这一切,或许她不知情没有错,站在情感的角度,她给了两个孩子一个家给予了他们依靠和母爱,见多了那些拐卖孩子虐待致残的报道,所以站在另一个角度,总觉得遇见李红琴是一种幸运,但是仅仅是不幸中的万幸而已。
就如同申聪遇见他的养父母一样,能够健康长大,阳光开朗,孝顺礼貌,都是让人欣慰的事情,但是这种欣慰不至于去微博艾特这家人停止起诉,声讨上起诉的"忘恩负义"。
作为外人往往只能分享重逢的快乐,对于悲伤困苦无法共情。
李红琴到底能不能抚养杨吉芳?站在法制的角度,诚如福利院院长说过的一句话:"公安机关千方百计地把孩子解救出来,现在把孩子还回去,社会舆论怎么想?丢失孩子的家长怎么想?"让人贩子老婆带走孩子无疑是对所有家庭的再一次伤害。
撇开犯罪的行为和社会的舆论,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幼小的吉芳一直可怜巴巴在等着"妈妈"带她回家,法制无情之下孩子的想法得不到尊重,幼小不喑世事的心灵一再受伤。众所周知,童年的阴影要拿一辈子来弥补。
能不能在一起,好像是个世界难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也许正如陈可辛的拍这部影片的初衷:“其实无论你多好,你对小孩多好,站在你跟她开始那个发生关系的身份而言,你都不可能拿到那个抚养权。”